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信号检测论,或有大作用 精选

已有 7079 次阅读 2021-12-30 23:5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当前,采用电车问题和天桥问题的道德判断研究,改变了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即道德不仅反映人们的是非观念,而且反映人们的选择偏好。原本,电车问题和天桥问题就是哲学家特别设计的道德两难情境,虽然没有直接表述出来,但是,它们能够考察的实乃人们面对这类难题的选择偏好。

显然,现实当中不仅有两难情境,还有更多其他情境,从而,道德反映人们是非观念的属性应当仍然是道德的更为重要的方面。特别地,从教育的角度讲,仍然需要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然而,当前的主流道德判断研究,又往往不考察或无法考察人们的道德水平。因此,如何使现在的道德判断研究能够考察人们的道德水平,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人认为,采用信号检测论开展道德判断研究,有望能够考察人们的道德水平。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析,个体的道德水平,与个体的道德能力对应。在道德判断研究中,需要区分道德水平或道德能力和道德标准个体在进行道德判断时,是根据道德标准进行的。虽然道德水平通常是道德标准的基础,但是,对相同的情境,个体的道德判断结果会不一致,电车问题和天桥问题就是经典证据个体在做出道德判断时会改变道德标准——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无意的,从而,给出不同的道德判断结果。个体的道德标准是如何改变的?简单而言,它受其他变量的影响,例如,个体的情绪或个体的身体状况。

由此可见,个体道德判断的结果可能不是他们道德水平、道德能力的反映,而是他们道德标准的反映。换句话说,个体做出的道德判断结果,可能高于他们的道德水平,也可能低于他们的道德水平。如果是前者,借用文献的说法,是个体拔高的道德自我造成的,表明个体的道德水平没有达到更高的水平。如果干净状态或条件能够内隐地、自动地提升个体的道德标准,那么,创设干净的状态或条件,并且保持这种干净的状态或条件,使个体的道德标准维持在这个高的水平,根据内化原理,他们的道德水平也就是这个水平的了,即提高了他们的道德水平,也就是道德能力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个体道德判断的标准高于自己的道德水平),也可能是他们的负性情绪(主要是厌恶)影响了他们的道德标准。也就是说,提高个体道德判断时的道德标准的方式至少有两种:其一,洁净个体;其二,控制情绪(特别是负性情绪)。为了高个体的道德标准,可以用方法一,也可以用方法二;方法一与方法二可能有内在的联系,不过,即使它们没有联系,也不表明它们是相互排斥的方法。毕竟,它们的内在机制是不同的。并且,方法一简单易行,方法二则更有理论意义。如果是后者,表明个体的道德水平是高的,当前的一些因素蒙蔽了他们的道德水平或道德能力,使他们进行道德判断时的道德标准降低了。如果是这样,那么,消除这些蒙蔽因素,使他们显现出原来的道德水平,从而,客观上也显得促进了他们道德水平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蒙蔽个体道德水平的因素都是什么?这是需要研究的。

信号检测论是一种心理物理学方法,能够把个体的心理能力与判断标准区分开,或者说,能够不受个体判断标准影响地考察个体的心理能力。道德能力是人们的一种重要而基本的心理能力,可以也应该能够通过信号检测论进行研究。

在道德判断研究中使用信号检测论,具有明显的优点,即,能够将个体的心理能力与判断标准进行分离。如果认为道德判断是个体基于一定的心理能力(例如,道德能力)并在一定判断标准下做出的,那么就有望把个体的道德能力测定出来。

同时,采用信号检测论,有望把个体进行道德判断的判断标准考察出来,进而说明,各种纷繁复杂的道德判断现象,不过是道德判断标准发生改变的表现而已。那么,相应的研究问题将可转换为个体的道德判断标准何以变化以及如何变化——这就是道德判断研究的中介分析与调节分析的问题。

总之,在道德判断研究中引入信号检测论,可能使道德判断研究的面貌焕然一新,特别地,对于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道德能力、道德水平,将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18882.html

上一篇:内隐测量好?理论难协调
下一篇:模糊隶属度,巧评道德性
收藏 IP: 220.173.126.*| 热度|

16 李学宽 孙颉 钟定胜 张晓良 郑永军 彭真明 王平平 尤明庆 杨正瓴 宁利中 杜占池 陆仲绩 曹俊兴 李毅伟 马鸣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