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观念轮回与认知革命 精选

已有 4707 次阅读 2021-10-6 23: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自从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913年公开表明他的行为主义立场,行为主义不断发扬光大,在心理学中独领风骚,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随后的20年里,这种正统的观念接连受到四波冲击,心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或者更准确地说,心理学家开始用新的观念去探索旧的领域。这些冲击的形式以几本重要著作为代表,每本著作都挑战了那些已接受的观念,并提出了创新性的观念。

第一波冲击,1951年,生态学家廷伯根(Nikolaas Tinbergen, 1907-1988)出版《本能研究》一书,复活了已被行为主义者抛弃的本能概念。行为主义者认为,人和动物不存在本能,只有反射,也就是对刺激的反应。正当行为主义处于强势之际,一些生态学家则研究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廷伯根的著作《本能研究》考察了此类研究的结果,表明了生态学研究如何挑战心理学中的正统观念。动物显示出复杂的行为模式,而不只是孤立的反射,动物在适宜的情境中会自然地出现这些行为模式。

廷伯根还通过实验直接表明,动物在没有学习过的情况下,也能显示这些行为模式。据此看来,动物的反应并非都能由经验来解释,一些行为模式必然来自动物之内而非外部环境,也就是说,动物是通过本能而对内部和外部状态进行反应的。总之,就是动物的行为也展示了并非由环境所加或学习而成的行为模式,本能是存在的。

第二波冲击,1957年,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出版《句法结构》一书,论述了许多人类语言的问题。他指出,语言有一个既不能由现在刺激也不能由过去刺激解释的结构,因此,必然是人类自己内置了与语言有关的能力。人类在语言方面的流畅性不能由自己学习一切必要的反应来解释。如果人类个体只能通过模仿他/她所听到的,或者以说出句子并受到奖赏的方式来学习说话,那么,简单的数学运算将会显示,个体在100年的时间里都听不完或说不完他/她在6岁时可能产生的所有句子。人们必须学习的不是具体的反应或刺激-反应联结,相反,人们必须学习的是语言规则,从而,人们既能产生新的句子,也能重复旧的句子。人们使用这些规则,再次表明了一种不可能由环境所加的复杂行为模式。

第三波冲击,1960年,心理学家米勒(George Armitage Miller, 1920-2012[1]等人出版《计划与行为结构》一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信息加工技术有了巨大进展,心理学能够从中学到不少东西,米勒及其同事探索了某些方面。以下棋为例来说明有关问题:一名棋手看着棋盘,考虑每种可走的招儿,考虑对手可能的回应,自己对各种回应如何反应,从而选择自己认为最有利的一招儿。也就是说,个体在做计划,先行思考,在头脑中形成场景,再做出决策。这些过程,即计划、思维、想像、决策,却是行为主义者认为不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内容,因为研究者不能直接观察这些过程。然而,如果能充分认识这些过程,从而给机器编制程序,让机器来完成这些过程,那么,这些过程就可能不再神秘了。其实,研究者能够这样做,机器人已能同人类的世界冠军棋手对弈。总之,过去当做心理性的内容而不予考虑的过程,现在却能由物理性的机器来操作了。

此外,要了解机器如何操作这些过程,只考虑输入过什么或输入了什么是不够的。因此,研究者需要从计算机运行的层面了解它的程序。机器和人类信息加工的相似性给心理学家提供了新的方法,用以考察心理是如何工作的,包括存储信息、提取信息、预见结果、计划如何应对结果。当然,正如许多行为主义者指出的,知道机器是如何做这些事情的,并没有说明有生命的人类是如何做这些事情的。不过,这却给研究者一些关于人类和其他动物可能如何操作此类过程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是研究者能够通过实验来检验的。没有人认为头脑就是计算机,许多人的工作假设是:将头脑类比为计算机,能够给研究者有用的启示。由于人们对计算机的工作已经非常了解,而对头脑的工作还不够了解,因此,研究者可以用计算机做为考察头脑的指南。

第四波冲击,1967年,心理学家奈瑟(Ulrich Neisser, 1928-2012)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这是一本关于心像、知觉组织、记忆编码与提取、思维等研究的总结和综合,书中呈现了大量的认知实验发现。不过,该书并不是攻击行为主义的著作,它对行为主义反对的思想提供了正面支持:能否科学地研究意识经验呢?这里的研究成果表明,是完全可以的。

从此,虽然还有人留守在行为主义阵营里,最典型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斯金纳,然而,更多的心理学家把研究镜头转向了认知。认知概念继续扩大影响,例如,扩展到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领域,从而产生了认知-行为疗法。显然,如果有人不得不选择一种当代心理学的主导思想,那么,信息加工取向的认知心理学将是最有竞争力的候选者。当然,新的认知心理学家也承认,行为主义是有其道理的。

无论如何,在观念轮回中,当然,从哲学上讲,在螺旋上升中,本能、意识又回到了心理学中,认知革命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不难想像,有样学样,既然有认知革命,那么,与认知并列、又常被轻视的情绪,是否也该获得真正的重视,从而,在心理学中产生一场情绪革命呢?观念轮回永恒,答案是肯定的。

注释

[1] 心理学中有两位著名的米勒,一位是Neal Elgar Miller1909-2002),通常称为N. E. 米勒,是生物反馈理论与技术的创始人,195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59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61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4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一位是George Armitage Miller1920-2012),通常称为G. A. Miller,是认知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短时记忆容量7±2的提出者,1962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63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1969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91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06991.html

上一篇:逐出学界与意外之喜
下一篇:筑巢待伴与本能行为
收藏 IP: 113.13.47.*| 热度|

22 黄永义 李毅伟 钟定胜 张晓良 杨顺楷 尤明庆 杨正瓴 王安良 晏成和 周春雷 范振英 陆仲绩 胡泽春 葛素红 马鸣 许培扬 孙颉 冯兆东 张鹰 张利华 李东风 王平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