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重复:其实是一种控制策略 精选

已有 6439 次阅读 2021-7-1 23:5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评价维度是效度。由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存在很多因素可能危及效度。心理学研究者采用各种控制策略提高效度。近些年来,心理学领域特别强调的重复,其实是一种控制策略。

一、重复的意义

研究者做一项实验,往往得到预期的结果。然而,这种阳性结果可能只是一种巧合,即有可能是虚假的——研究者通常是证实倾向的事实,则增大了这种可能性。为了避免出现此类情况,特别是为了防止研究欺诈,科学领域需要重复那些重要的研究。实际上,科学研究中不可重复的一次性事件层出不穷(Coolican, 2014)——这类事件起初让人兴奋,接着受到质疑,然后就被淡忘了。

重复研究在心理学上尤其重要,因为心理学研究的是极其多样和灵活的人类行为。人类的数量何其庞大、人类的行为极为多样,心理学研究只能从人类总体中抽取样本,并且也只能选取人类行为的样本来估计人类的行为。也就是说,心理学研究无法测试每个人,只能对被试样本和行为样本进行研究,再把相应的研究发现推广到相应的行为及整个人类。为了更有把握地表明一种心理效应是真的,心理学需要不同的研究者去重复有关研究的发现。研究发现存在争议或与现有发现存在矛盾时,重复就尤为重要。

二、重复的类型

科学研究中的重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重复,一种是系统重复McBurney, 1990。直接重复是研究者为了得到相同的发现而尽量完全按照原初研究去做的研究。系统重复是研究者以原初研究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改变而进行的研究。

在心理学研究中,通常进行的都是系统重复,即研究者基于已有研究,经过深入思考和逻辑推理,换用不同被试、不同材料、不同变量取值、不同操作定义,来开展自己的研究,是原初研究的某种扩展或改进。此时,如果原初研究是正确的,那么,研究者将得到与原初研究一致的特定研究结果。

在心理学研究中,直接重复通常是在系统重复反复失败时才可能出现的。研究者回到原初的研究,用原初研究的同样方法进行重复,力图找到自己研究与原初研究之间的差异。在可重复性危机的背景下,前几年心理学领域开展了系统的直接重复。

为了重复,研究者需要获得原初研究的详细情况。心理学研究伦理要求研究者能够共享数据、程序和测量。如果一名心理学研究者不能清楚地描述自己工作的预测、方法、结果,那么,他/她宣称发现的效应就是虚假的。一项心理学研究的预测、方法、结果,应当是可供别人进行检验的。

三、重复是控制

如上所述,在心理学研究中,重复(特别是系统重复)是常态。只要重复研究的结果与原初研究的结果一致,原初研究就得到了支持,这是在检验内部效度。系统重复使用不同的被试、不同的刺激、不同的情境、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这是在检验外部效度。用理论概念的不同操作定义进行系统重复,则是在检验结构效度。对于统计效度,直接重复与系统重复都在检验。因此,从控制是检验效度的角度分析,重复就是一种控制策略(McBurney, 1990)。

四、重复的困难

在学生开题时,经常被指出的问题是:“你这是一项重复别人的研究”、“你是在重复别人的工作”。这是个悖论:一方面,大家都知道重复在科学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大家又倾向于不认可、不赞同重复性研究。当然,问题在于,那些实际是重复别人研究的研究者,往往不从重复别人研究的角度论证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相反,总想论证自己研究的创新性,即把重复性研究当成创新性研究了。其实,这也反映了某些心理学研究者还没有全面、正确认识重复研究的意义。

同时,期刊(尤其是声望高的期刊)也显得不愿发表重复性研究的论文。尽管大家都知道重复是科学的基石,但是,不少期刊对直接重复不感兴趣,特别是负性的重复性研究——期刊只想发表那些报告新颖的阳性发现的研究论文。

如果强化从控制角度理解重复研究,特别是参照心理学研究的效度来看待重复研究,那么,心理学领域会逐步合理认识重复研究,这对恰当解读可重复性危机也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McBurney, D. H. (1990).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nd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Coolican, H. (2014). Research Methods and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6th ed.). London: Psychology Press.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293695.html

上一篇:研究者需要认真区分的五对概念
下一篇:究竟什么是实证方法?
收藏 IP: 220.173.126.*| 热度|

15 张晓良 焦飞 尤明庆 徐长庆 鲍海飞 李毅伟 杨正瓴 黄永义 范振英 姚伟 刘钢 陈志飞 许培扬 李学宽 邵宇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