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教育硕士,做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位论文吧 精选

已有 7434 次阅读 2021-6-12 23: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目前,本单位今年上半年的教育硕士研究生答辩工作已经结束,我指导的3名非全日制学生都顺利通过答辩。她们的研究均是采用实验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我认为自己在扭转教育硕士选题方面做了不懈努力,其中的一些细节对教育硕士培养可能具有启发意义。对这些学生的指导,我主要是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的,从而留下了相应的文字材料。这里,我选择指导一名学生的部分内容呈现出来,希望对相关导师与学生有所裨益。

一、关于研究的总体思想

我希望你能体会到:做研究是很有趣的!

(一)关于研究方法

你通过文献查阅,应该已经看到了,当前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普遍存在方法至上的倾向,动辄进行中介分析、调节分析、链式中介分析、多重中介分析、有调节的中介分析、有中介的调节分析,甚至更复杂的分析。其实,相应的研究往往是华而不实的,貌似高深,却根本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这种情形,与我所理解的教育硕士培养目标是不契合的。

据我所知,那些做了这类分析的学生,其实往往不懂这些分析究竟有什么意义、起什么作用,只是依葫芦画瓢地走程序,还可能是拿这类分析结果唬人的。我不喜欢这样的作法。我希望你做的研究是采用实验法,而非测量法(虽然,需要进行问卷调查,但是,基本方法是实验法)。此外,如果做调查研究,现在往往至少得考察3个变量;如果做实验研究,就没有这样的顾虑。与其挖空心思地寻找3个相关变量,不如集中精力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二)关于研究选题

阅读文献之后,你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想法,特别想用实证方法去检验一下。例如,比较直接、比较初步的想法可能有:九美技术(Proyer, Gander, Wellenzohn, & Ruch, 2016)对成年人有效,那么对青少年是否有效?对中学生有效,那么对小学生是否有效?连续一周有效,那么连续3天是否有效?甚至只进行1天是否有效?或者,连续两周的效果又如何?大家都说现在的教师压力大,有职业倦怠现象,那么能否用九美技术来缓解呢?等等。

我批阅了你的开题报告,感觉你现在的研究设计主要还是问卷调查方面的,实验干预的优势与特点没有体现出来。同时,“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和“感知的学校气氛”这类术语显得累赘——虽然是别人提出并研究过的。

我想,如果以实验干预为研究特色,那么,不妨这样考虑:就研究“学习倦怠”与“感知的学校气氛”(实际上,“感知的学校气氛”应译为“学校气氛感知”),或者干脆只研究“学习倦怠”,先进行前测,接着进行干预(可以设计干预1周、2周两种条件),再进行后测,考察干预效果即可。

如果担心工作量不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干预(例如,我前面曾经提示过的,可让学生写九项“美事”,可给学生提供九项“美事”),就是给学生提供九项“美事”,又可分为“文字描述”与“图片展示”,等,从而,能够设计2-3个实验,不仅做得有创意,而且做得更扎实,要远比侧重于问卷调查的研究更能解决问题。

你觉得呢?

二、关于研究的具体思想

下面,提示具体的研究思想或研究思路,供你参考。

(一)需要确定一个研究问题

你应当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例如,解决初中生实际存在的学习倦怠。自然,你要清楚初中生学习倦怠的情况,这需要进行问卷调查。更重要地,显然是如何缓解乃至消除学习倦怠现象。我想指出的是,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学习倦怠、相应的因素如何影响学习倦怠,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非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应该着力的问题,因为这属于理论性的研究问题。作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应当研究如何解决现实中的学习倦怠问题,可以先不考虑内在机制——何况,相应的机制是很复杂的,就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都未必能研究清楚。

(二)需要设计一个研究方案

这个方案涉及的是采用什么技术或办法解决初中生的学习倦怠。根据文献学习情况,我认为可以采用九美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妨设计3个实验。

实验1,检验九美技术对我国初中生缓解或消除学习倦怠的适用性(文献表明,九美技术可以缓解抑郁症状,因此,可以检验它对学习倦怠的缓解效应),程序参照文献的作法(当然,文献中用的是线上实验,你需要改为线下实验),把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先进行前测,接着,实验组的被试连续7天每天写39项美事,对照组的被试连续7天每天写9项早期记忆(如果通过预实验发现被试写早期记忆的内容有困难,可以让他们记录每天的3餐食谱与早上、上午、下午的天气),第8天进行后测。预期的实验结果是,实验组后测的学习倦怠水平明显降低。

实验2,检验1周与2周的干预效果,选取实验组一与实验组二(要求所有被试均未参加过实验一),进行前测,之后,要求实验组一的被试连续1周每天写39项美事,实验组二的被试连续2周每天写39项美事,第15天进行后测。预期的实验结果是,2周的九美技术干预效果优于1周的九美技术干预效果。

实验3,检验自行发现美事与接受欣赏美事的差异,选取实验组一与实验组二(要求所有被试均未参加过实验一与实验二),进行前测,之后,要求实验组一的被试连续1周每天写39项美事,实验组二的被试连续1周每天阅读实验者提供的39项美事,第8天进行后测。预期的实验结果是,自行发现美事比接受欣赏美事的效果更好。

如果3个实验得到预期的结果,那么,就验证了九美技术对于缓解初中生学习倦怠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更多初中生的学习倦怠问题。

这样的研究,有3项实验,工作量肯定是够的;这样的研究结果,对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肯定是有用的,对其他研究者也是有启发意义的,比那些用3个或者更多个问卷测试,进行各种复杂分析的论文要优秀得多。至于提供的九美材料,可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方法很简单,你在网上找这3类材料,请10名学生进行评定,选取学生认可的那些材料。

再次提醒,我这里只是举例来说的3个实验,你完全可以据此,特别是结合你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设计其他3个或4个实验。

实践表明,我指导的教育硕士研究生都乐于接受我的指导意见,能够结合各自的具体工作,开展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取得了各方都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Proyer, R. T., Gander, F., Wellenzohn, S., & Ruch, W. (2016). Nine beautiful things: A self-administered online positive psychology intervention on the beauty in nature, arts, and behaviors increases happiness and ameliorates depressive symptom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94, 189-19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290932.html

上一篇:证实取向的研究设计,天然存在缺陷
下一篇:关于标题: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收藏 IP: 113.13.47.*| 热度|

20 彭真明 郑永军 范会勇 尤明庆 黄永义 傅平 周忠浩 王林平 杨正瓴 李东风 张鹰 陈新平 孙颉 程少堂 张晓良 白禹 邝宏达 关蕾蕾 李毅伟 徐长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