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教学中需要了解的心理现象:心理饱和 精选

已有 6323 次阅读 2021-5-22 23:57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在给教育硕士学员讲授“教育心理学”课程的过程中,我通过作业、讨论、考试,收集到大量案例,让我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及教师培训等情况非常了解。这些来自一线教师的案例材料,常常引起我的深思,我认为案例反映的问题,特别是问题背后的心理学原理,需要让广大教师知晓——不仅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需要懂得,而且高等教育领域的教师也需要了解。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问题——心理饱和。

一位教育硕士学员是初中语文教师,她在作业中讲述了一个案例:

有一次,我在批改作文时发现,自己在课堂上三番五次强调过的“的”、“地”、“得”三个字,很多学生还是用错了。我终于忍无可忍,把作业一摔,脱口而出:“现在的学生上课还有没有听课?他们究竟在课堂上干什么呢?”

等到再次上课时,我把用错助词的学生都叫起来站着,大声问道:“你们说,‘的、地、得’这三个字的正确用法我讲过没有?”

学生们回答:“没有。”

我气得浑身发抖:“我都讲过100遍了!——我讲过许多遍的内容,你们都说没讲过,我以后什么也不给你们讲了!”

接下来,这位教师还能心平气和地讲课吗?学生还能一如既往地听课吗?本来是以前上课的事情,结果却弄得这次课大家(教师本人、被批评的学生、陪着批评的学生)都不愉快。

从此以后,师生还能像过去一样融洽吗?一般而言,教师与学生心中都有阴影了。一次课竟然造成这样的后果,对教师、对学生都很不划算。这位教师事后也懊悔不迭:“早知会这样,我肯定也就不批评学生了!我还不是为学生着想,希望他们能学好!”

这件事的根源在于学生没记住教师所讲的内容。问题是,为什么教师讲了多遍的内容,学生没有记住?这里涉及的问题,很可能既不是学生不认真听课,也不是教师不认真讲课,而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饱和——在起作用。

心理饱和是指心理的接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的一种倾向(马希良,李玉花,2008)。换个角度来看,心理饱和其实是,一种或一类刺激反复出现,个体对之不再敏感、没有清晰及确定记忆的现象,亦即,多次出现的刺激失去原有作用的现象。

对于教育教学活动来说,教师所说的各种话语、各种要求、各种讲解,均是刺激,教师期望这样的刺激能对学生起作用。然而,如果这些刺激反复出现,就可能使学生产生心理饱和问题,它们也就无法再起作用。

教师了解和懂得心理饱和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呈现的刺激,不要随便重复。例如,教师布置工作时,不要啰啰嗦嗦地反复强调,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心理饱和,结果将是适得其反。又如,教师讲课时,不要就同一个问题翻来覆去地讲,否则,学生会产生心理饱和,犹如使教师的嘴巴变成了橡皮,讲到什么,什么就被擦掉了。

如果这位语文教师知道心理饱和问题,那么,她上课或许就不用那么累、那么气,教学效果却可能更好,师生关系亦可能更融洽。

实际上,就是在一些培训活动中,也存在由于培训专家(通常是大学教师)不懂心理饱和而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的问题。例如,一名教育硕士学员在作业中写道:

新课改来了,如涌动的洪潮,大有一种摧枯拉朽之势,新课改培训也如火如荼地掀起了一股巨浪,一到假期,各种各样的培训蜂拥而至,“班主任培训”、“师风师德培训”、“课改培训”,老师们赶场似的各处奔波,总是乘兴而去,失望而归,常常感叹培训之后好像什么也没得到。

就拿我最近参加的一次课改培训来说吧,一个来自XX(省名)的专家用了一百多张密密麻麻的幻灯片来介绍课程的变动,我们被连续轰炸了两个小时还是没有顿悟的感觉,还是没有得到“新课改中教师应该如何做”的答案。

我觉得“园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一百多张从文件上下载的资料,还不如一两张个人在教改中的切身感悟来得实在。 

近年来流行一句话,“重要的事说三遍”,其实,就是重要的事,充其量也只说两遍,说三遍就多了——最好,只说一遍!

致谢:感谢两位教育硕士同意本文引用她们的部分作业内容。

参考文献

马希良,李玉花. (2008)警惕教学中的“心理饱和”教学与管理, 34, 27-2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287852.html

上一篇:摸着良心想一想?不,闭着眼睛想一想!
下一篇:普通高校大N学生(N > 4):特别需要心理关怀的群体
收藏 IP: 116.1.49.*| 热度|

17 张晓良 郑永军 宁利中 杨正瓴 陈新平 王兴 黄永义 汪育才 钟定胜 周忠浩 梁洪泽 王林平 王安良 农绍庄 杜占池 杨顺楷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