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物探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ony1984621 噤若寒蝉,惜墨如金,不谈政治,不谈工作,我只代表我自己。

博文

《畅游世界地质公园》之五:广东丹霞山地质公园

已有 7681 次阅读 2010-1-23 21:24 |个人分类:地理名胜|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地质, 广东, 世界, 地质公园, 丹霞山

1.公园简介
丹霞山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仁化、曲江两县交界地带,总面积290平方公里。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一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丹霞山位于南岭山脉南侧的一个山间盆地中,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3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山峰在300—400之间,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气象万千。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又称“中国红石公园”,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各种形态、组合的丹霞地貌若千年石堡。丹霞的山石拟人拟物、拟兽拟禽,宛如雕塑大师的一尊尊艺术杰作,但却无一不是出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丹霞盆地蕴育于晚古生代,形成和发展于中生代,被改造于新生代,其地质历史包含了从地槽—地台—地台活化(地洼)等三个阶段的完整旋回。构成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是形成于距今约7至9千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本区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在距今约23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本区迅速抬升。在漫长的岁月中,间歇性的抬升作用使得本区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质作用将本地区塑造得秀丽多姿。
除了美不胜收的自然风貌外,尚有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和片状分布的山顶、山谷原始生态群落及古树名木和野生动物。
丹霞山开发历史悠久,人文景观颇为丰富。丹霞山附近很久以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息,丹霞盆地西南缘还有著名的马坝人(尼尔德特人)头骨化石遗迹,是研究早期智人的重要线索。同时在狮子岩的石峡文化遗址,是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在这里,从古到今流传着许多奇闻逸事和民间传说,女娲造人补天,舜帝登韶石奏韶乐等等,既是一段段历史佳话,又影响了一方文化,这一切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2.交通位置
3.门票价格
 
 
全票
(元/人)
半票
(元/人)
???注
丹霞山全票
(平时)
100
50
 
丹霞山全票
(节假日)
120
60
 
丹霞山缆车
(平时)
双程60
 
单程40/人
丹霞山缆车
(节假日)
双程70
 
单程45/人
游 江
全程90
 
 
翔龙湖
双程30
 
单程15/人
竹筏漂流
全程100
 
半程50/人
 
导游费:100元
小车停车费:10元
大巴停车费:15元
景区公交车:持年卡、韶关市民优惠票的游客需10元,其余免费。
4.地质知识
丹霞地貌是在中国诞生并发展起来的一个地貌类型,是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
中国丹霞地貌”是一个打捆申报(Serial Nomination)的世界自然遗产总名称。具体提名地由中国具有代表性的5个丹霞地貌片区组成,即:崀山·万佛山(湖南)、丹霞山(广东)、泰宁金湖(福建)、龙虎山·龟峰(江西)、方岩·江郎山(浙江)。
5个片区遗产地核心区总面积约73732公顷,缓冲区总面积约57239公顷。
中国丹霞地貌的空间分布格局,把我国丹霞地貌划分东南、西南和西北三大集中分布区。其中东南区(包括浙、闽、赣、粤、湘、桂等省区)多发育临溪丹霞峰林、丹霞赤壁、一线天、天生桥等景观;西南区(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带)以赤壁与急流瀑布相伴为主要景观特色;西北区(包括陇山周围、河湟谷地)则呈现出特有的干旱区丹霞地貌景观,区内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如小气候及流水作用,黄土盖层成分及其存在与否的差异性,区内景观异质性显著。由于三区的地质构造运动上升速度、降水强度、植被等生物作用、河川过程以及黄土作用等地质地理、气候条件、生物、理化等内外动力作用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形成这种景观差异性。
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陆相红层相比,南方的冈瓦纳古陆最早的大规模红层出现在元古代末,北美—俄罗斯地台的红层出现在早古生代,而中国的红层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反映了红层是地壳发育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就是有足够厚度的大陆性地壳,有足够大的陆地面积,有强烈的地壳运动造就山间盆地,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发育红层;而这些红层必须在后期处于抬升地区,才能被侵蚀成为丹霞地貌。因此,中国红层层积和丹霞地貌的形成反映了中国区域地壳特定的演化过程,是中国大陆地壳走向成熟的标志。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是由红色陆相碎屑岩发育的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地貌类型总称,是在中国命名并逐渐深入研究地地貌类型之一,其主要特征包括:1.受红层盆地要素影响、构造断裂控制,中国丹霞地貌空间格局表现为“条带展布、斑块镶嵌、集中出现”的态势。主要沿仙霞岭—武夷山—南岭弧状地带(东南区)、四川盆地东部—南部—西部马蹄形盆地边缘(西南区)以及陇山周围—河西走廊T型(西北区)分布。对比三大集中分布区气候、植被、地壳抬升速度以及人类活动等造成丹霞地貌景观分异的因素,划分三个中国丹霞地貌区:1)“丹山碧水”—浙闽赣粤桂湘丹霞地貌区:2)“丹霞盆景,大佛之乡”—四川盆地边缘丹霞地貌区:3)“丝绸之路”—甘肃、宁夏、表海、西藏丹霞地貌区。
丹霞地貌是中国科学家确认的一种独立地貌类型,随着全球地质地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丹霞地貌的科学、美学价值日益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其形成原因和所处气候带的不同,地貌景观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南方丹霞地貌露头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色彩鲜明,而且形态多样奇特;中国北方丹霞地貌露头规模和数量均较小,而且色彩形态呆板。但是由于岩性和形态的原因,不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丹霞地貌均与人类历史活动关系密切,只是由于中国南北方的历史文化差异,南北方丹霞地貌文化积淀差异也较为明显。北方的干旱气候铸就了北方丹霞地貌的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积淀,而南方湿润季风气候则决定了丹霞地貌与古寨文化和墓穴文化的渊源关系。
5.网址链接
http://www.danxiashan.org.cn/new/index.asp
6.图片展示
长老峰游览区
长老峰游览区是历史最悠久的游览区。她由长老峰、海螺峰、宝珠峰三峰构成的连体山块,由三级绝壁和三级崖坎构成三个最典型的赤壁丹霞景观层次。
 
阳元石
民间称为祖石、求子石、卵头石。当你走在褐色和红色的石板路上,猛地一抬头就看见那根巨大高耸醒目逼真“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阳具巨石,带着一股令人眩目的阳刚之气,从碧绿的大地上直指空中。活脱脱一根形神兼备的男性之根立即摄住你的心魄,它拔地而起,一柱冲天。在那里,你既可以摄影,又能亲眼目睹观赏男性的生殖器,不管你把它说成是丑陋还是自豪,是祸害还是神明,是男性获得满足与幸福的源泉,还是制造苦恼的祸根,人类一直煞费苦心地解读它,直到今天,依然如故。眼前这根神奇的大石柱,之所以被称为阳元石,是取它的阳刚之阳、元气之元,也就是阳刚之气。所谓元,实际指的是头,无论人还是其它动物,没有了头,那什么也没有了。在这大千世界,头是第一的。
阴元石
沿汇龙溪上玉女台,在这高山竟秀,巍峨起伏,密林修竹,莽莽苍苍树林里,你可目睹著名的天下第一绝景——阴元石。它高10.3米,宽4.8米。石中有一个洞,洞深4米,洞高5.3米,唇宽0.75米,恰如把女性的阴具放大了一百倍。它的神奇不仅仅是形状和比例,而是它的魅力更在于粉红的颜色,里外石壁的光滑和看上去的柔软,四周的灌木及鲜苔、杂草形成的那种自然的修饰,就如青春少女,红唇丰腴,性窦初张,九天玉女下瑶池。不仅让男性大悦一饱眼福,就连女性看后都连连称赞,“绝、绝、绝,像极了,就如真的一样”。人们把这相当相似女性生殖器的石块称之为“母亲石”、“少阴石”和“生命之门”,示为少女的柔情、芳心。面对阴元石,撕下虚伪的面具,拨开羞涩的面纱,使你情不自禁地朗诵“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我们感叹她的逼真,感叹她的渊源,感叹天公的鬼斧。也许是女娲造人,以此石为型的起源吧。
龙鳞片石
锦石岩内千圣、祖师、伏虎、龙王四个岩洞一并横排,洞势宽舒深广,洞洞相连。洞的内壁有一条岩石皱起为蜂窝形的纹路,状如鳞甲,时隐时现,逶迤数十米,就象一条鳞甲鲜明的巨龙穿插缠绕于岩洞中。这些惟妙惟肖的“龙鳞”,其表面附生着一种微生物,可随气温、湿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春季为嫩绿色,夏季为深绿色,秋季为黄绿色,冬季为黄褐色,四季更易,十分罕见,所以称之“变色龙鳞”,也称“龙鳞片石”。
锦石岩  
锦石岩顶接海螺崖,下临锦江,由千圣岩、祖师岩、伏虎岩和龙王岩四岩组成“宛若殿堂,深邃虚洞”,因岩内石壁万色间错,四时变态,故名“锦石岩”。
锦岩飞瀑  
在锦石岩前有一条气势宏伟、韵味清丽的瀑布,即马尾飞泉瀑布,古称“龙尾泉”。泉水源头在海螺峰右边的山涧中,流出地表后,从锦石岩上面的山顶飞泻而下,直落山底,形成落差200米长的悬泉瀑布。以前源头树木繁茂、水量充沛,泉流四时不绝,现在春夏两季,仍能一睹飞瀑风采:清泉如白练般地从山顶倾泻而下,被徐来的山风撕为千丝万缕,随风飘摆,俨如天马扬尾,气势非凡。若站在岩前绝献上的观瀑亭凝神注目,则身有“飞阁悬空,下临无地”、目有“丹崖垂帘,银河如帛”之感。
长老旭日  
这处景观位于长老峰之巅。在丹霞山观日出,因独特的地貌作陪衬,绝不逊于在黄山莲花峰观日出,盛赞:“游尽日出风景地,独有丹霞日出美”。不少慕名而来的游人日夜兼程乘车前往,以一睹丹霞日出为人生一大乐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8217-289777.html

上一篇:卫星图像:加利福尼亚州的强风暴
下一篇:卫星图像:哥斯达黎加图里亚尔瓦火山喷发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