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物探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ony1984621 噤若寒蝉,惜墨如金,不谈政治,不谈工作,我只代表我自己。

博文

《畅游世界地质公园》之三:河南云台山地质公园

已有 5850 次阅读 2009-8-9 21:54 |个人分类:地理名胜|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河南, 地质公园, 云台山

1.公园简介

云台山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主要以云台山园区的构造单面山体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公园内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的云台地貌景观,是以构造作用为主,与自然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特殊景观,是地貌类型中的新类型,既具有美学观赏价值,又具有典型性。

在具有全球构造规模效应的东亚裂谷体系中,云台山地质公园处在华北陆块新生代东亚裂谷系的华北裂谷带与西安郑州徐州近东西向裂谷转换带的交汇部位。受太行山前深大断裂控制,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过程中,于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地层中形成了一系列字形、线形、环形、台阶状长崖、翁谷、深切障谷、悬沟等地形组合的云台地貌,构成了区内峡谷幽深、群山耸峙、飞瀑清泉的太行绝景,对研究新构造运动和裂谷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园区内有形成于距今约14亿至3亿年间的中元古界蓟县系云梦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出露系统而完整;有太古界早元古界基底、还有典型的构造遗迹,诸如基底太古界片麻杂岩构造,早元古界表壳岩的底僻穹窿构造,盖层的超覆构造,韧性剪切带构造,韧-脆性变形构造,脆性断裂构造,单面山构造,以及盖层中的垮塌构造,滑坡构造等。

特殊的构造部位和地层岩性条件,使公园内水体和水动力作用极为发育,形成的瀑布、溪泉和河流钙华阶地、钙华瀑、钙华滩等代表了中国北方岩溶的特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公园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使公园内保存和生长了一些如白鹤松、大国榉等古老树种及竹林等特殊植物,太行猕猴、金钱豹等保护动物。有些特殊植物和动物还成为在中国北方生长和分布的北界,因此,具有重要保护价值。

  目前已开发的各类自然景观共有7170余处,有山峰100余座,陡崖10余处,峡谷中保留了大量的地质遗迹,其中较为重要的有系统独特的地层、岩石、矿物旅游资源,典型特征的地质构造旅游资源、险峻秀丽的构造剥蚀地旅游资源、奇异多样的洞府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历史悠久的人文旅游资源。

2.交通位置

从河南郑州、洛阳,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陕西西安,湖北武汉,山东济南,北京等方向到达焦作或者是修武后,可以在这两个地方转车去云台山。

3.门票价格

旺季价格:120/人(旺季:3月到11月)
淡季价格:60/ (淡季:12月到2月)

免票范围:现役军人凭军官证或士兵证、革命伤残军人凭本人军残证、离休干部凭离休证、65周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老年人优待证、身高低于1.3米的儿童、一级英模、全国道德模范。
半价票范围:全日制在校学生凭注册的学生证、残疾人凭残疾证、6064周岁老年人凭身份证/老年人优待证、省级以上劳模和省级以上优秀教师凭相关证件。

景区内部交通费:60/

内部交通费免票范围:身高低于1.3米的儿童。

4.地质知识

云台地貌:即太行山地区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形成的以形长崖、线形长崖、环形长崖、台阶状长崖和瓮谷、围谷、悬沟、深切障谷为特色的滨海-浅海相碳酸岩地貌,是太行山风景资源的景观主体。

  成因25亿年以上地质演化。发生在25亿年前太古代末期的嵩阳运动,陆壳生长形成萌地台,形成了区内的结晶基底。中元古代,本区整体升降开始,在下降时期曾为滨海环境,接受了大量的陆源碎屑沉积,形成了温盘峪、百家岩一带的石英岩状砂岩。中生代后期,随着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的俯冲和相互作用,至早白垩纪晚期,华北板块东部大规模的带状裂陷和隆起,形成东亚型裂谷系。受此结构作用,公园内形成了裂谷背景下的峡谷群及峰墙纵横、崖墙环抱的奇特地貌。

  地貌介绍:共有典型地质剖面、古生物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地质灾害遗迹等五类,主要包括——地层剖面,地层构造剖面,古生物化石,岩溶地貌,峡谷地貌,构造地貌,瀑布景观,湖泊景观,潭池景观,河流及地貌景观和崩塌遗迹等11种基本类地质景观。

 

5.网址链接

 http://www.yuntaishan.net

 

6.图片展示


 

红石峡

 

潭瀑峡

泉瀑峡

青龙峡

峰林峡

茱萸峰

叠彩洞

万善寺

百家岩

子房湖

猕猴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8217-248418.html

上一篇:《脚下有路,行者无疆》之八:北海公园碧波荡漾
下一篇:低于海平面的那些陆地
收藏 IP: .*| 热度|

2 李莉 李学宽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3 1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