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数据分析之放飞自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ijiaobai 关注:生物统计,数量遗传,混合线性模型,生物信息,R,Perl,Python,GWAS,GS相关方法,文章及代码

博文

君子之学3: 存天理灭人欲以及天人合一

已有 3693 次阅读 2019-7-8 07:34 |个人分类:随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存天理灭人欲:

南宋是儒家进一步发展的时代,朱熹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朱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做人,上至帝王,贤人,下至愚民,懒人,都需要“由教而入”,使之成为“醇儒”。这种境界不只是强调个体的人对于社会及其社会规范的简单认同,更强调以此为基础,实现内在心性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从而达到高度自觉,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


天人合一:

可以说,这种境界的个体,突破了一己之小的限制,而与社会之大我,天地之大我融为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天人合一”,即实现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有机统一的境界。


修炼途径:

修己---“明明德”---“灭人欲”

治人---“亲新民”---“明人伦”


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想法:


这个观点应该是朱熹提出的,王阳明也有相关阐述,但是,现在变成了贬义词,认为这是儒教压制人性的典型表现。它本来是有积极意义的,这里的人欲不是指所有的欲望,而是去除私欲,恢复本心。

简单的说,朱熹主张的是明理见性,人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体验到、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孟子提出了“尽心”、“存心”、“养心”之学,“尽心”就是要在认识上达到自我超越,“知性知天”;“存心”也便是“养心”,即是养性知天,所以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

“存天理灭人欲”百度百科

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欲望的满足符合经济学的边际递减效应,而且不断的追求私欲,会蒙蔽内心,体悟不到天地之理。


我认为这种天地之理,和马斯洛所谓的“高峰体验”或者“高原体验”比较类似,就是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使命,整个人处于比较高的层次,能够根据过去的轨迹看到未来的路径,为自己的成长注入源动力。


如何达到这种状态呢,那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下面朱熹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哪些是“天理”,哪些是“人欲”: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古人为学,只是升髙自下,歩歩踏实,渐次解剥,人欲自去,天理自明。”(《晦菴集》卷第五十五)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卷第十一) 


“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卷四)

“存天理灭人欲” 百度百科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于我心有戚戚焉!



君子之学1: 为什么要写读书笔记

君子之学2: 君子不器与浩然正气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77109-1188518.html

上一篇:君子之学2: 君子不器与浩然正气
下一篇:矩阵计算中直和和直积的概念
收藏 IP: 60.27.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