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龙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lcas 物种适应性、分布与进化

博文

最初的小学时光

已有 3826 次阅读 2021-9-13 23:5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因为疫情,两年以来一直不能回家,最近对家乡的思念越来越深了,总是想着父母,想着十四户村,想着郝各庄,尤其是怀念在村里上小学时的几年时光。

我高中以前一直在村里的学校念书,成绩还凑合。

那时候学校条件很简陋,老师都是本村或附近几个村的,没什么高学历或职称,但对孩子们都非常好,真心实意的那种好。说实话那时候不记得有教师节,也从未想过给老师送什么礼物,每天就知道傻淘,过年过节甚至一句祝福的话也都没说过,想想似乎有些过分了。

一年级时,教室是村里旧罐头厂的厂房,外面是蓝砖,顶上是蓝瓦,但墙身里面是土坯,不太坚固,且早已年久失修。课桌椅更是破破烂烂,桌面上刻了各种字,坑坑洼洼,有些还被钻了洞,有些裂缝很大,铅笔都能漏下去,老式课桌没有桌斗,书包只能挂在侧面。

学校前面有个小操场,被菜园包围,一下雨全是泥巴,洼处常积水十天半月,没有靴子很难到教室。冬春季小操场尘土飞扬,学生在操场跑一圈回来好像在土里打了个滚。暑假时,操场总是长满杂草,返校日其中一个任务就是除草。

一年级的教室距离操场比较远,又有前排房子阻挡,课间只能在教室前的空地玩儿些游戏。

学校门口朝东,门外是个鱼塘。旧罐头厂的碎罐头瓶、瓶盖子,还有附近几户的生活垃圾全都倒到这里。那时候孩子们也不知道什么是脏,男孩子都跑到垃圾堆上找有聚光功能的玻璃瓶底。中间厚,四周薄的玻璃瓶底才有聚光功能,谁要是找到了这种,简直就找到宝贝。找块石头,把瓶底四周多余的玻璃磕掉,弄得尽量圆一些,就大功告成了。这玻璃瓶底有如同放大镜,主要用来聚焦太阳光,一般先照自己手背,看看聚焦能力强不强,如果强,就用照蚂蚁,照酸菜柳(酸模叶蓼)叶子。要是谁的瓶子底聚光能力超强,能把作业本照糊了,发出一阵蓝烟,谁的嘴角就肯定挂着得意的笑,能骄傲半晌。

还有一种游戏就是钓“骆驼”:先揪一根细三棱草(某种莎草)的花葶,用下面最嫩的黄色部分去钓骆驼。“骆驼”其实是一种生在土里的小虫,比米粒大些,棕黄色,背上有一个凸起,因此得名骆驼。“骆驼”总是躲在一个火柴粗细的小圆洞里,一般被踏平的操场上,暑假过后的乱草丛边就能找到很多。骆驼洞都是直上直下的,有五到十厘米深。将三棱草的花葶轻轻伸进去,不能用力,以免骆驼受伤。过一两分钟,如果花葶轻轻动了,就是骆驼开始咬了,这时候要将花葶提起来,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骆驼才能出来,很考验耐心和技巧。谁钓上骆驼来了,仿佛也能骄傲一阵子。

那时候,除了一些扔布球、丢手绢、跳格子、欻老么核,玩“鸡毛蒜皮”、来方宝、摔破锅,就没啥别的游戏了。男孩子最喜欢的弹球(玻璃球),学校自然是不让带的。

教室外立着根铁杆子,大概有七、八米高,周围拉着三道钢丝绳,顶上是村里的大喇叭,有电线通到不远处的村委会。杆子上面焊着一些倒三角形的脚蹬子,可以很容易爬上去,下课了有些学生就去爬,幸运的是没出什么事情。村里一喊广播,几米以外的教室里倒也听得清楚。

有一天晚上,阴云密布,电闪雷鸣,好像就要下大雨了,不过最终只是刮了几阵风,下了阵小雨,刚把地皮打湿。第二天早上,天放晴了,我高高兴兴背着书包到学校,一看吓了一跳:教室塌了。只见房梁斜插到教室里面,屋顶的砖头瓦块全都压到了地面上,桌椅板凳也都砸坏了,黑板直接晒着太阳。还好是在夜里出的事,如果是白天,老师和学生们都在上课,出什么事就不一定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搬进了附近的另一间“教室”。又过了几个月,全部班级搬到了河南边的新小学,距离旧学校两百米。

新学校的教室都是红砖房,有前后两排,后排好像是十来间,前排是两层,六间,两层房中间是个过道,通向前面的操场。

教室里都是新换的桌椅板凳,桌面深绿色,桌身黄色,新课桌椅都散发着浓浓的油漆味。教室墙壁雪白,贴着一些红纸、绿纸,上面写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那时候认不好毛笔字,好像过了很久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教室红砖铺地,地面十分干爽,特别是打扫卫生时,灰尘总是让人喘不过气来,再也不是旧教室的泥土地面了。教室门窗都镶着玻璃,室内也是宽敞明亮。我们就在这新学校里,上到了四年级。

那时候具体学了什么,已经完全没印象了。只记得有一段时间,好像是二年级,我数学不太好。那次期中考试,有几道数学填空题,题目给出了一些竖式,数字中夹杂着一些小方框,学生要填合适的数字到方框里面。那题目到现在我好像还不太会做,是真正的童年阴影。

那次考试,我在全班十六个同学中考了倒数第六,回到家被父亲一顿训斥,那是我第一次看父亲那么生气。当时,我发誓努力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不过到后来还是不愿意做作业,甚至有一个学期还把书丢了。

那学期好像还发了一本黄色书皮的语文课外阅读,里面有一首《明日歌》,让人记忆犹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是啊,凡事不能一直推到明天,尽量“今日事,今日毕”。

一到四年级教我的,是本村的李老师,她除了耐心向我这个小淘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其实是教会我怎么诚实做人。一年级时,还是在旧教室,我的自动铅笔笔头的小铁管好像被偷了,没法写字,于是我在课件又偷了同学自动铅笔笔头上的小铁管,同学发现后立即告诉了老师。老师问是谁弄的,我只能低着头、红着脸站起来承认错误。李老师让我将同学的铅笔弄好,并向人家认真道歉,从此我知道了不能拿别人东西,做了错事要勇于承担,要诚实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人。

最后一次见李老师是二十年前了,当时我高中毕业,在村南头偶然遇到。李老师见我长成了大人,十分激动,不住地说,“长大了,跟小时候不一样了……”。我当时也十分激动,说以后有机会会常去看她。只是,之后好像没过多久,李老师就因病不在了。

三十年前的事,仿佛只是一场梦。而今天的事,到了明天,也将成为一场梦。当人和物都还在,也许人能够仿佛回到到梦一般的过去,而更多时候,往事只能成为一种念想,时时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人和事,珍惜现在的一切。

2021年9月11日,9月13日修改

于香港大埔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662-1304062.html

上一篇:种豆记
下一篇:林村河
收藏 IP: 14.0.164.*| 热度|

4 张学文 夏炎 杨预展 苏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0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