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按标题搜索
没有评论
望远镜中的世界(5)
2007-3-18 07:40
在测绘学院天文台,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的观测,用的好像是J05仪器吧。这是一种国产仪器,是固定在水泥墩上的。已经忘记,测的是一等还是二等天文。 学院队一直坚持出操的,只有那段时间例外。天文观测很熬人,夜间观测,休息很晚,第二天自然要休息半天。   ...
个人分类: 寰球观察|3227 次阅读|2 个评论
望远镜中的世界(4)
2007-3-16 12:10
1992年春天,我离开了测计队,调到了河北境内的一个测绘大队,两个单位相聚2000公里以上,但是一个系统的。我被分配到了重力中队,本来是不需要操作经纬仪的。可是重力专业的任务不多,就避免不了客串一些其他中队的专业。 到新单位不久,就参加了一次不该参加的观测比赛 ...
个人分类: 寰球观察|3233 次阅读|3 个评论
望远镜中的世界(3)
2007-3-15 12:06
从高空望下去,旅测计队(目前已经解散多年)的四合院就是三个红方块,院子北面的正房已经拆除。院子中央的四个花池就是四片花瓣,花瓣朝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展开。花瓣中央的绿色是三棵杨树。我的仪器就架设在杨树之间,观测目标是墙上贴的一些画了十字的白纸。 &n ...
个人分类: 寰球观察|318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望远镜中的世界(2)
2007-3-14 09:01
1985年,在山东胜利油田生产实习的时候,我们是五一期间到山东的,住在了华东石油学院的招待所里,青年节是在那里度过的。 我和同桌王兆飞配合,用一台仪器搞观测。 我们使用的是瑞士厂家生产的T3仪器,这种仪器大约重二十多斤,我扛起来并不觉得 ...
个人分类: 寰球观察|3119 次阅读|2 个评论
望远镜中的世界(1)
2007-3-13 12:22
望远镜中的世界只有图象,没有声音,而且转瞬即逝。可是那种对于远方事物的美好印象,那种对于山水草木图画的向往,已经刻入了头脑里、渗入了骨髓里、血液里。它们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类似甚至超过烟鬼对于烟卷的迷恋、酒鬼对于瓶子、杯子以及杯中之物的偏爱,像枪手对于扳机、枪声的渴 ...
个人分类: 寰球观察|3584 次阅读|4 个评论
亮点
2007-3-12 19:29
夜幕降临以后,我们首先在荧屏上查看的是北极星。北极星明亮了,清晰了,才有 可能正常观测。 查看夜空,星星稀少了,预示着我们的观测可能要困难些;假如群星灿烂,那 就有可能观测顺利些。 北极星在屏幕上是一个比较大的两点。其他恒星和观 ...
个人分类: 散文广场|3550 次阅读|3 个评论
别忘了失败的英雄
2007-3-11 11:26
多年前,石家庄市建委干部郭光允,为举报原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程维高的违纪事实,8年间历经磨难,被开除党籍,并蒙受了两年劳教之灾,其家人亲朋近20人先后受到牵连。但他仍然坚持不懈上书检举,终于引起中央有关部门对程维高违纪问题的注意和调查。笔者敬佩郭光允,独自一人敢与省委书记相抗衡, ...
个人分类: 散文广场|34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窗前的月季
2007-3-11 11:07
我宿舍的窗外,有油松、有槐树,有冬青树,也有爬山虎,而最靠近我的是一棵月季树。之所以不说是月季花,是因为她躲避了园丁剪刀的摧残,已经长疯了,足有三米高,她的躯干有拇指那么粗,身上一列列笔挺的毛刺也非常显眼。 她挺立在山风里,怀抱着那么多粒种子,怀揣着那 ...
个人分类: 散文广场|2996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从“双星”到“北斗”——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2007-3-9 08:19
昨天,谈到了“北斗”的军用和民用,意犹未尽。总装备部的大校女作家马京生在《天眼》(著名卫星测控专家陈芳允)中披露早在1983年,陈芳允院士就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星定位通信系统”的设想。 起初,他的设想没有人意识到这个系统的优越性。两年后的1985年,在南京紫 ...
个人分类: 北斗导航|4929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北斗”的军用与民用
2007-3-8 08:48
有博友问:“中国的“北斗”能否像GPS一样能够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领域?现在“北斗”数量是四颗,能否通过增加卫星数量提高定位精度?”。 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我五年前就关注“北斗”了,可能以后还会涉及到。 增加卫星的数量可以提高定位精度,只要这些卫星均投入使用 ...
个人分类: 北斗导航|4848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3 1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