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工科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作家

已有 2587 次阅读 2012-2-8 15:14 |个人分类:编作交流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作家

    当谈到中国科学报最近的文章
    <<中文系教学,何以无关文学>>
时,笔者愿意说:有中文系毕业的非作家
也有工学学士成了作家的,甚至成了国内
知名的作家的.比如,柳建伟的第一学历,就是
工科院校.
    中文系的学生,自然应该是文字功力强些;但
毕业若干年后,情况可以发生变化.有些不宜
发展文字特长的改行了;也有从工棵改行过来的
笔杆子.我认识的人里,就有这样的.毕业不到两年
就改做了文字记者.做的还不错.
    管他什么系培养的人才呢,只要正确使用了,就
对得起人.问题是,一些用人的人,只看档案里的学历,
不看"作品",人才的埋没和流失成了家常便饭.
   还有些人,把在别的方面表现出天赋的人才,看做
另类,予以排斥,压抑和打击,这就不符合做人为官的
道理了.
    那些沿着原来学习的专业走出去的人,值得佩服;
那些沿着其他道路走出来的人,更具开拓精神啊;虽然
他们有不足的地方.可是,请看他们的作品啊.
=================
以下文字来自
 
最主要的是兴趣使然。选择哪样的人生道路和自己的性格、经历有很大关系。
 
  

柳建伟

    柳建伟爱湎想,不太会处理周围的关系。
幼小时在农村,由于有城市户口,农村是一个弱势的地域,在那种环境下成长,常常受到歧视。我的童年是孤独的、忧郁的。
  大学二年级时,有一个英模报告团来学校做报告,其中一位是设计计算器的,他讲了一个小时,绝大多数时间不是讲设计,而是讲怎样跑项目,找了哪些人,跟周围的人如何搞关系等等,这件事对柳建伟震撼很大。因为他不善于和人交往,心想这样的性格肯定不能从事计算器设计。那时柳建伟对文学很感兴趣。一年级下半学期,也就是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第五期,刊登了潘晓的一封信《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文章首次提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等个性解放的概念,引发了一次大讨论。想转系转不成。柳建伟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事,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想来想去认为写作比较适合他。只要读书,勤于观察生活,只要一枝笔、一些纸和一张桌子,就可以。
  大学时代少男少女情窦初开,我喜欢一个女同学,一冲动写了一封恋爱信,人家拒绝了。当时觉得全世界都知道我打了个败仗。青春年少,想证明一件东西给那个女孩看,在这种虚荣心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激励下,我开始了最初的写作。
  那时看杂志,也涉及到不好的作品,就萌发了写小说的念头,心想他写得这样怎么也能当作家?大学时就想试一下。文学在他心目中是很神圣的,因为早期看的小说都是很优秀的名著。柳建伟开始写的第一部小说是《郝主任的苦恼》,是写计划生育的,因为他们家有个邻居的朋友是计生办主任,老听她们谈起,于是就写了一篇,写完后自己感觉也不行,但还是寄给了《人民文学》。不久就收到了铅印的退稿信,上面还用钢笔写了五个字“文笔欠精炼。”。
  

柳建伟

柳建伟不是“私语”写作的一类,不注重个人体验、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是把写作对象当作研究对象,以旁观者的立场,以研究者的态度。基于这两点,才能有准确的文字表达方式。
  学理工给柳建伟的创作打下很好的基础。谈长篇艺术的话,首要的是结构,其次才是人物、情节、语言。长篇小说是大工程,要靠持久的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大工程肯定要用图纸的,首先要保证结构。现在很多长篇小说是“半部杰作”,就是因为没有比较系统的操作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535377.html

上一篇:大地科普作品比大地科学作品难写
下一篇:创作是别样的劳动
收藏 IP: 123.123.58.*| 热度|

1 吕洪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