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时,我22岁。那时,我刚从军校毕业一年多,是某部司令部所属测计队的技术员兼测地四组组长。那时,豪情万丈、充满幻想的我,朦胧中就有一个愿望——什么时候能够从事与卫星相关的专业呢?
1987年8月份,我和另外七名同志已经在基地训练场参加过一次演习。发射分队进行的是模拟操作,我们测计队提供的可是成套的数据成果。我们队的任务是先进行一个典型图形测量,也就是由构成三角形的三个三角点确定导弹发射点的坐标,再利用角导线测量的方法标定出导弹射击方向。观测本身不困难,困难的是每个三角点都在山头上,必须携带仪器上山观测。刚下过雨,山路很滑,不要说背着几十斤重的仪器上下山,就是空手爬山也很困难的。艰苦工作了三天以后,观测数据采集回来了。我用自己编写的PC-1500程序计算了观测数据,整理了成果,资料按时上交了,增强了完成实弹发射测量任务的信心。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1987年冬天,我们从青藏高原长途行军数日,来到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实弹发射任务,工作积极性非常高。担负导弹发射测绘保障任务的干部战士都感觉到了自己肩头的压力,我也不例外,不敢掉以轻心。
还没有到达发射场,天公就不作美,下起了鹅毛大雪。下军列的时候,地上已经是厚厚的积雪了。我们分队的汽车原地打滑时,军大衣都垫车轮底下了,车轮才缓慢前进。
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细节是:我们推车的时候,一个身材魁梧的首长率领十几个干部朝队伍后面走。一个新兵不知深浅地说:首长,帮我们一把吧?
首长大声笑着说:小伙子,你们人手够了,我还得到前边去推车呢!
队长等首长走远后,教训新兵蛋子:知道刚才那个首长是谁吗?基地司令员!
新兵吃惊地张大了嘴。
发射场上,积雪足有一尺厚,这里就是我们的战场,是我们要进行测量作业的地方。为了保障质量,队领导组织测地二、三和四组各自进行了观测。我率领的是测地四组,张、李等分别负责二、三组。
雪后天晴,发射场上的白雪反光强烈,刺得人睁不开眼睛。我一直不喜欢戴眼镜,更不用说变色镜了。总觉得戴眼镜不习惯、不方便。天寒地冻,隔着厚重的大头鞋双脚都麻木了。双手当然不能揣起来,还得操作经纬仪呢。观测时象征性地带了薄沙手套,不带棉手套或者皮手套,也是便于观测。
观测的结果很有戏剧性:测地二、三和四组观测的导线闭合差分别是2、3和4秒。也就是说,我和两位老同志的成果精度不相上下。三份成果都合格,均交付发射分队使用,并且在上级业务部门备了案。
从末区传来了好消息:我部发射的导弹落点偏差是某型导弹发射中最小的一次,创造了优秀成绩!我旅、我队都受到了上级嘉奖。
这次实弹发射是科学试验,检验了某型号导弹新弹头的性能。蘑菇云散去以后,基地司令员在发射场发表的讲话中评价说:这次发射具有非同寻常的政治意义、军事意义和经济意义。当时,我不完全理解司令员的意思,海湾战争后才明白其中的深层涵义。
1991年夏天,我再次来到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导弹发射测量任务,仍然兼测地四组组长,主要工作仍然是“战斗队行联测”。
刚到发射中心不久,就下起了雨。雨点是黄色的,弄脏了八七式作训服。第二天,大家纷纷洗军衣,晒衣场都不够用了。幸好,我们是打着背包来的,背包带派上了用场。
太原西北的高原地区,五月份气温仍然很低,发射场上寒风凛冽。我观测时冻得直流清鼻涕,样子挺狼狈,有的记录员跺进了面包车里。
旅参谋长观看了我们的野外作业。那天,基地参谋长也在发射场上,不时看一眼我们架设的三脚架,还看觇板的水准气泡呢,据说将军是懂测量的。
对点的时候,风比较大,用防雨布遮挡仍然漏风,垂线依然摇摆不定。1986年冬季入伍、来自河北曲周县的党员于俊景同志干脆脱下大衣,挡住了风口。经纬仪整平后,垂球尖终于指向了测量标志的十字中心。
我属于紧张发挥型的观测员,看到发射场上有将军在,便兴奋起来,不自觉地加快了观测速度,当然精度还是有保证的。在测站上,我把经纬仪拨动得飞转,读数也干脆利索。有个湖北潜江的兵叫苦:籍组长,慢些吧,记不下来了!很不应该,我生气了:记不下来别记!为抓住有利时机观测,我没有降低速度。
紧张的观测完成以后,记录员兼计算员于俊景同志第一个报出了我最关心的结果:导线闭合差为零秒。我不放心,反复验算,才相信了这是事实。也许是巧合吧,导线闭合差是零秒的情况是很难遇见的。
第二天,旅政治部主办的《战地快报》上刊登了如下标题新闻:
曾经获得基地瞄准方位角连测比赛第一名的籍利平再创佳绩,在发射场瞄准方位角连测中创造了导线闭合差为零的记录。
这就是我两次走进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亲身经历。而今,我离开军事测绘工作岗位已经三年办,终于从事起与卫星相关的专业,把“卫星大地测量”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了。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我依然不能忘怀的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卫星梦开始的地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311.html
上一篇:
假如马丁迷恋的是科学下一篇:
金猪年出生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切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