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图书馆与写作灵感

已有 12315 次阅读 2023-5-25 09:02 |个人分类:科学书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博尔赫斯,有多少写作灵感是在图书馆里冒出来的?马克思,有多少灵感是在图书馆里诞生的?不在图书馆上班,不常泡图书馆的普通读者,有多少灵感是在图书馆里萌生的?

        我想当然的认为,博、马、普的馆内灵感诞生率,以某种几何基数下降?这是正常的。那些最传统的学者,那些坚持去图书馆的学者,他们灵感的诞生地经常就是图书馆,是阅览室。疫情肆虐时,喜欢泡图书馆的人,感到很不自在。而今,自在多了。又可以自由地进入图书馆,进入阅览室了。

       以我居住的北京市为例,可以去国家图书馆、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国家科学图书馆,区级图书馆、街道级图书馆,甚至社区图书室,都是可以获取知识与灵感的地方。灵感的触发,需要一些机缘,可谓可遇不可求。天天纸笔齐全,未必灵感汹涌。某日纸笔手机全无,没准又会遭遇灵感袭击。外部的声音、形象、环境等,都有可能触发。籍仙荣. 高校图书馆声环境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研究了高校图书馆的声环境,原理相同、非高校图书馆里的各种声音,有的是干扰,有的却是灵感触发器。

      比如,一个晴朗的早晨,有位读者第一个在阅览室落座。他选择靠近窗户的座位,连都没有开。读者进来后,客气地询问,要不要把灯打开?他当然表示同意和感谢。第三个读者,就不一样了,带着孩子和早点进了阅览室。这两代人,把阅览室当成了餐厅,尽情享用早餐,大约二十分钟。香喷喷的声音,刚刚退潮,第四波声音就传递过来了。有位丰满的读者,开始打电话,尽管是尽量压低了声音,其分贝数依然远远超过了书页翻动声音一个数量级。

     闹中求静,需要定力。 

    幸好,这两拨读者适可而止了。可惜,多数读者牺牲了半个小时,或者说是分享了读友的美味和不要紧的信息。

    进图书馆,当然会有意外的欣喜。展览、讲座等算福利。还有特殊的礼物。大年初一在图书馆度过的机会不多,我只抓住了一次。

     虎年春节,我去国家图书馆看书。

     落座不久,馆长就来向读者拜年、致谢,并赠送拜年信封。这是我进馆之前没有想到的。

      在电子阅览室,我也曾经有意外收获。20年前,我所在单位没有买知网的服务,我周末会去国家图书馆(当时还叫北京图书馆)浏览电子文献。在搜索自己的文章时发现某测绘期刊发表了我的文章,却没有寄来样刊。虽然论文有赶时尚(世贸话题)的不足,毕竟也是花了心思的。发文后获得样刊,是有益于自我激励的。

  那家期刊很快就寄来了样刊和稿费。

  在图书馆阅览室,会有其他各种机缘,且待下回分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1389326.html

上一篇:我有几个故乡(第二版)
下一篇:杨树榕树和我
收藏 IP: 124.207.244.*| 热度|

8 宁利中 郑永军 刘进平 吴斌 王启云 李学宽 赫荣乔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