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测量员与暴风雨

已有 1397 次阅读 2022-11-14 09:17 |个人分类:科苑记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古今中外测量人物传》(解放军测绘学院图书馆,1996年9月)记载:威特(1887——1951)是瑞士现代光学测量仪器发明家,他年轻时做学徒,后来进入技术学院接受了正轨的测量教育,为伯尔尼联邦地形测量局效力。

    有一次,他在海拔3257米的高山顶测量,因为调整仪器花费了时间,暴风雨来临时没有完成测量任务。从此,他开始立志设计性能更完善的仪器。1907年,他获得了改善目镜读书装置的技术专利。“1923年11月”,在HV威特光学和京密机械工厂他领导和组织生产了Thi经纬仪(后称T2)和一种工程水准仪(N2的前身)。

   1985年,笔者在胜利油田、在华东石油学院使用过T3仪器(参见: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5-1362069.html)。T3/T2 测角精度分别为1秒和2秒。

      39多年前,我在山脊上遇到过雷阵雨,停止观测下山时军衣全部变雨衣。若干年后,我把那段经历写入了小散文《祁连雨》。祁连先整体海拔较高,我被雨滴催下山的地方,海拔可能不低于3300米。

    二炮作家朱春雨的中篇小说《大地坐标点上的赋格》(《十月》,1983年第1期)描写了一个山东海阳人——中队长孔昭顺,遭遇了雷暴天气、连阴雨、断粮、山洪爆发,后来病故于医院。

    可惜的是,一位曾经在野外天文观测中遭遇雷击、幸无大碍的戎装测量人员,不久前以不可思议的惨烈方式辞世,真是令人唏嘘。

    当然,还有更强悍的——2007年夏季,我伴随出租到兄弟研究所的卫星接收机,在合肥市郊区的稻田里作业。遇到风雨雷电交加的时候,我的观测没有中断;回到驻地查看楼顶“固定站”时发现三脚架已经被狂风吹倒。

    这次“洗礼”是免费的、畅快淋漓的,印象深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1363626.html

上一篇:野韭菜
下一篇:创新亭 对联
收藏 IP: 124.207.244.*| 热度|

2 郑永军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