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诗歌(Talking about poetry)

已有 4726 次阅读 2007-12-15 06:49 |个人分类:诗词场|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诗歌, 杂谈, 搓草绳, 女乘务员

诗歌杂谈

Talking about poetry

Abstract

An paper commenting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ecent poets or poems and thats of before.

Key word:

Poem; poet; poetry ;Ai Qing ;Nie Gan-nu; Wu Zhong-xiang

 

 

籍工喜欢阅读诗歌、欣赏诗歌,偶尔也码些胡乱分行的文字。假如是15——20年前,我有勇气说,在学习写诗,甚至在写诗呢。我发表的诗歌,数量有限。我觉得,自由体诗歌,也许可以不讲韵脚,但必须讲究语言节奏,有美感,有些诗意。比如,现代诗人艾青,他的诗歌不见得都押韵,但的确有美感,比如收录进语文课本的《黎明的通知》,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他早年学习过绘画,特别注重色彩的运用。其诗歌是自由体的,却像王维的许多诗歌一样,诗情画意兼备,读之令人手不释卷,听之令人浮想联翩。

20年前,我在西北的时候就胡诌过“一朝相别离 相约两月期 三年不见君 四季长相忆 五更梦醒来 一人少床边 六月骄阳暖 寂寞人心寒 七七郎女会 奈何君不归 八月有佳期 月圆人不圆 ……”之类的数字游戏式的顺口溜。当时我很激动——在日记本上写了诗人两个字,因为第一次收到了9块稿费。现在看起来,这篇以“孤枕怨女”口气生发的顺口溜,绝对当不起古体诗的名号。 辅导老师在察觉我继续玩“新瓶装老酒”的文字游戏后,在信中指点,劝我阅读一些聂绀弩的诗歌。我当时没有搜集到,就不敢再玩那种高雅的文字游戏了。20年后,终于在京城阅读到聂老的诗歌,不觉大吃一惊,“汗流浃背”这个小学和初中时期老喜欢使用的成语不得不继续采用了。以前是形容劳动者的,现在是自己太紧张,或者,准确地讲是太惭愧了。人家那才算真正的现代古体诗。其“北疆草”等诗集中的句子,尤其是那些七律中的颔联、颈联颇有意思。(七律的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格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比如《搓草绳》这种活计,他是这样描写的:


冷水浸盆捣杵歌,掌心膝上正翻搓。
一双两好缠绵手,万转千回缱绻多。
缚得苍龙归北面,绾教红日莫西矬。
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

再比如:《女乘务员》  


长身制服袖尤长,叫卖新刊北大荒。
  
主席诗词歌宛转,《人民日报》诵铿锵。
口中白字捎三二,头上黄毛辫一双。
两颊通红愁冻破,厢中乘客浴春光。

 

而现在,诸多自费或者公费出版的所谓古体诗,的确是有辱古体诗的声名。一不讲韵律,二不论平仄,三没有情趣,读之味同嚼蜡。既然,把握不了这样的题材或者形式,不如干脆写论文、散文或者不合辙压韵的现代诗。徒有古体诗的形式,没有那种意境、韵味、格调,甚至连音节的朗朗上口都算不上,还保留古体诗的形式,的确没有那个必要。

也许,那种诗叫做打油诗恰当一些。可是打油诗,读起来总是顺口的,有些句子是要幽默一些的。都是大白话,每行最后一个字也压韵了,不见得令人喜欢。因为,有些句子、词的确是凑上来的。

嫦娥一号拍摄的第一幅月球照片发布后,敏感地把握时代脉搏的吴老先生

“庆贺我国第一张精彩月照” 20071126)为题目写到:

可称道

身精彩

向完美

球玉照

 

      诗人是有想法的,从字体颜色上,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四句各只读首字,正好是实现奔月。四句中的首末句压了韵:ao

诗歌后两句,似乎有些欠妥,意思衔接不上。而且,既然是向完美,那么一定还不完美,与作者的本意矛盾。前两句,称道的是“身精彩”,还是“球玉照”?

这首诗歌的确不好归类,既不是五言,也不是七言,似有《诗经》之遗风,但诗意、语言美稍微逊色了些。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关关雎鸠》的前四句为例,3句不论,124句子压了iu韵。音节、韵律之美不难品味出来。

为阅读起来顺口,仍压ao韵;并且题目中出现的词汇,诗中尽量不重复。吴老先生的贺诗,该怎样修改呢?“身精彩”动一两个字的话,高薪聘请的葛尤也许会继续抚摸他那“据说许多人企图抚摸的”光洁的头颅,故作深沉地说:……,我看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12690.html

上一篇:答孟\康\南\杨及小母土
下一篇:学术36计之欲擒故纵
收藏 IP: 122.70.57.*|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