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斗导航卫星与时间相关的节点,至少有:北斗时的起始时刻。从2006年1月1日起算,北斗(含试验系统)已经运行了4795天。到2020年12月31日,仅有503天。这意味着,北斗人将在503天之内迎来一个辉煌时刻。
第一颗北斗试验卫星上天(2000-10-31)6863天,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上天(2007-04-14)4507天之后,很有可能500天之内就会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
在卫星导航系统中GPS、GLONASS、北斗、GALILEO等各自的时间起点是不一样的,比如1994年正式建成的GPS时间起点选定在1980年1月1日,这是一个很怪的时刻。距离1963年它的多普勒导航(子午仪)系统建成约17年,距离1994年GPS建成约14年。GPS时,有跳秒的问题。(奇葩的是,日本的导航系统起始时间比我们的要早——大约是有一种心理在作怪吧?他们的月球探测器也比我们早一点点,第一颗卫星上天有鄂弼我们早。)
七月份发生问题、不透露技术细节的GALILEO很可能遇到了时间(装备)问题。一周左右的“搁浅”凸显了其系统的脆弱性,撇开其导航定位和授时精度不谈,可用性、完好性、连续性,都除了问题。这个导航系统的官方网站链接了GPS、GLONASS,“其他”链接中居然没有北斗。不像GLONASS的网站,单独设立了北斗栏目,又显现了其狭隘性。
这里,要谈到所谓时间的高精度测量与授时了。宣称自己的系统若干万年才误差一秒的说法,是夸张的。因为,你无法保证这个系统(装备)能够连续使用若干万年不出故障。只要出了故障,信号出现了中断,多高的(授时、测时)精度都没有意义了。
就导航卫星而言,单颗卫星的寿命不过5-20年左右。超出它的最长寿命之后,再谈多少年差一秒的授时,已经没有意义。作为有效载荷之一的星载铷钟、銫钟等,短期内它们的频率稳定度的确非常高,可以达到十的负十四次方的量级。但不可以由此宣称,时钟的稳定度为百万年不差一秒。(不难算出,一年365天可以折合为31536000秒(忽略闰年);100万年可以折合为3.1536E+12)。好比一个酒量大的汉子,平均每天可以喝酒一公斤,由此说他:100万年可以喝干一个容量达到730000立方米的水库一样夸张和荒谬。
就我自己而言,即使我从来不休息,“合法”工作到正式退休之前,总共不过2000多个日子了。即使不幸遭遇传说中的延长退休,也超不过2180天。
换句话说,如果可以在业余时间写北斗主题的博文达到2000分钟,也就是大约40000字(按照每分钟生产20字计算),我也就“烧高香”了。
*******************************************************************
附录:北斗卫星发射一览表(来自:北斗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2 2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