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哥哥的一亩三分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antao 涛哥哥的一亩三分地

博文

假如我是一个商人——换个思维看教学 精选

已有 6585 次阅读 2016-11-13 08:37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最近了解了一些关于商人、经商和商业思维的材料,对我很有启发,也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虽然结论写出来的话,可能有点政治不正确,不过川普都选上美国总统了,所以我也来凑凑热闹吧。

1、时间和精力的分配

把主要精力,甚至是全部的精力放在好学生身上。传统上对于优秀教师的描述,大多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多关心那些不在状态的学生。影视作品中那些感人的教师,也多是呕心沥血挽救一个个失足青年。但是,仔细想想这种做法可能并不现实,也并非老师的最优选择。

学生是教师的产品,是教师投入资源和精力的成果,换成商人的思维,就要用尽量小的投入,得到尽量多的产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并且一般来说,80%的成果都是最优秀的20%的学生做出来的。

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积极主动学习意识的好学生是最容易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但是如果想在那些浑浑噩噩,还不知道自己来干啥的那些学生身上取得同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投入几倍的精力了,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不像高中班主任那样,跟这些学生单独沟通,从生活学习上好好关心关心,那基本上是没啥效果的。

另外老师也是人,也是需要正向反馈激励的,最容易得到正向反馈的就是那些具有主动学习意识的学生,在这些人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老师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更容易感受到教学的乐趣。目前的环境下,经常看到不少“青椒”的抱怨,我倒是觉得可以试试重点关注培养一些相对比较优秀的学生,这样确实能感觉乐趣多一点。

2、教学中的服务意识

理论上讲,学校就是一个提供知识服务的场所,教师就是从事教育服务的人员,既然是这样,当然需要服务意识。不过,现实不是这样,因为教师一般是具有各方面的优越感的,往往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到处是毛病,来到学校是要被老师教育和改造的。这种想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如果只是这么认为的话,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老师的习惯就是认道理,喜欢争论对和错,并坚持自己认为是对的选择;而商人的习惯是一般不争论对和错,只强调研究现实,并针对现实调整自己的服务策略。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比如现在高校的老师普遍感觉学生越来越浮躁,尤其是那些教书多年的老教师,感觉这种变化非常明显,按照老师的逻辑接下来就是批评教育学生不能浮躁,要静下心来读经典,踏踏实实做研究;而商人的逻辑则不会纠结于学生浮躁到底是对还是错,他们会认为这也许就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社会的特征,每个人的时间都碎片化了,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调整自己的产品,服务这些时间碎片化的浮躁消费者。

前一段听罗胖讲,他们就是定位要做新时代的知识运营商,甚至提出就是要为时间碎片化的人们提供“知识胶囊”,就是像复合维生素胶囊那样的产品,不是没时间学习读书么,我就给你提供5分钟的语音,带你了解一个新观念,一项新知识。

当然我想如果是传统的教师思维,对这种行为肯定是看不上的,并且也能找到足够多的论据批判这些玩意,但是批判归批评,我们的学生确实越来越难坐得住了,这总是现实。

3、重新审视自己的精品意识

LINE株式会社CEO森川亮说过一段话:“一件商品,最重要的是质量。但不要错误的理解这句话,无论品质多高,功能多丰富,如果不是用户所需的,那这些产品就是劣质的,最终只是制造者的自我满足罢了”。

看完了这段话,我觉得这好像是专门用来提醒我的一句话。

我在上一篇文章《把教材换成英文的之后……》中提到,这学期我把教材换成了英文原版教材的结果,就是我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我在自high的状态,学生好像并没有感受到好教材带来的提升,甚至是觉得看不懂、好麻烦,当然按照我之前的思维,只要确实是好东西,就不用太在意学生什么反映,对他们要求高点那是对他们好,并且想想好像确实有点陶醉于自己的行为中,现在按森川亮的说法,这可能就是制造者的自我满足。

所以,工匠精神当然是好的,对自己产品质量的追求也是对的,但是确实要首先琢磨一下,你这个产品是用户需要的么,如果这个前提没有想清楚,而去追求所谓的产品质量,那还真的是累死也不值得同情啊。

其实,商业的逻辑确实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虽然我是老师不是商人,但是换一个角度看看,确实就更容易想明白一些问题。并且现在很明显的一个趋势就是传统的三大知识服务产业:教育、传媒、出版都有很强烈的危机感,所以也许不应该总是把教育事业看得那么高高在上,觉得这就应该是曲高和寡,就应该不食人间烟火,从现实的商业环境中借鉴一些有效的做法,教师也不妨从商业精英那里学一些商业思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想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文章,请扫描下面二维码订阅我的公众号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2255-1014452.html

上一篇:把教材换成英文的之后……
下一篇:从学校学术榜期刊看自己的科研方向(上)
收藏 IP: 60.247.51.*| 热度|

13 孟佳 姬扬 杨正瓴 梅卫平 韦玉程 黄永义 王从彦 张云 武夷山 张海权 xlsd longniu louiex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