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两千不务正业时的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qitang

博文

答网友问:这是什么篆字?

已有 2787 次阅读 2016-4-17 14:02 |个人分类:答网友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古文字, 养颐

答网友问:这是什么篆字?

海瑞两千2006年11月于书法江湖


网友
zjbb12345 :诚恳请教书法、印学大师,这是什么篆字?右边第一个字好象是“无”,诚恳请教各位大师指点。谢谢。

 

 

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或更早一些)。似是:“无雷颐之虑”?。

易:颐卦: 山雷颐。 卦象:上艮下震 大离卦。

宋代邵雍所著《梅花易数》有如下解:

颐卦,二阳爻在外,外实内虚,外刚内柔,外强中干。蕴动的火山。颐养,自养,自求口实节饭食,养生之道。君子情言语,养之以正。“致灵龟,养长生。”艮为体,受克有灾,事难成,不利小子。震为体,...心事可缓成。伤足,脾胃病,活动受制不便,背沉痛,胆结石,从高处跌伤,筋伤骨折,肝部之疾。

元朝气震亨,后世称丹溪,为金元大家之一,他认为阳易动,阴易亏,并告诫人们以饮食为箴。在其《格致余论. 饮食箴》中说:“我独多病,悔悟一萌,尘开镜净,曰节饮食。易之象辞,养小失大。孟子所讥,口能致病,亦败尔德,守口如瓶,服之无泽”。

这番话就是转引的《周易》的颐卦之辞“心肝慎言语,节饮食”之意。

此陶器看样子是个陶瓶,当为饮食器皿,故有此语。在陶瓶上烧铸此文,意在警示主人——若“守口如瓶”,便“无雷颐之虑”。

以上均我个人的意见,仅供参考!第二个字是否就是“雷”字,尚待作进一步考证。

问:感谢指点。不过这陶片是南宋皇家祭祀用品,第二字不太可能是“雷”,后两字也可能不是“之虑”。

南宋崇尚道教,是否可从道家的祭奠用语方面参酌呢?另南宋篆书有变异,确实难认。有人说是“无量颐之寿”。但也不像。还请各位再费神参酌。

文字很像是用的秦以前的金文,而不是秦以后的小篆,虽然是宋代的陶片。“无□颐之虑”也是肯定的。“无□颐之虑”正可作祭祀用语。是不是“雷”字,不大完全肯定。从这个陶片的形状看,多半是个陶瓶。是用来盛食物(或祭祀用的食品)的。《周易》元就是用来占卜、祭祀用的,“颐”,当是指的“颐卦”的“颐”,也是毫无疑问的。

第五个字,下面是个“心”字,这种写法常见的。中华书局出的《金文编》里就有。南宋时,《梅花易数》就已很流行了。 作者邵雍,本就是道教传人,系北宋著名的易学家,又是华山道脉陈抟老祖的弟子。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县中,公元1001—1077),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少年时随父迁居卫孙共城(今河南辉县),居城西北,刻苦为学。青年时出游河、汾、淮、汉,从李之才爱《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为陈抟后学。晚年居洛阳,与司马光、富弼、吕公著等人过从甚密。嘉裕及熙宁中,先后被召,毕不赴。死后谥“康节先生”。所以,这里取 《周易》的颐卦之辞“心肝慎言语,节饮食”之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融合了《易经》和儒道两家思想的《易传》说:“…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颐卦·彖传》)颐卦在《易经》中是专门探讨养生的卦。颐为腮,腮为口腔之表。颐卦卦辞:“观颐,自求口实。”“实”为食,口中进食为养生所必须。“自求口实”是说养生须依靠自己,不能仰赖他人。“观颐”,即把注意点集中到腮部,自然是要讨论养生的问题。《易传》作者认为,养生是好事,但一定要依从正确之道,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考察养生(“观颐”),最重要的是看其养生之道是否正确(“观其所养也”),观其如何对待自己的物欲,是否“自求口实”,这是对自我养生进行考察和评判(“观其自养也”),而天地生育万物,圣人培养贤能并通过治理使国人丰衣足食,谈诗学礼,也都属于养生的范围。北宋程颐对《易传》的养生思想有一段精彩的阐发:“圣人设卦,推养之义,大至于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与人养生、养德、养人,皆颐养之道也。”(《周易程氏传》)依《易传》和程颐的观点,养己、养人、养物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比如推己及人,关心他人之养,也就是养己之德,而养己之德又有益于治气养身。推人及物,泛爱众生,使万物和谐。共存共荣,其结果又有利于养育人类。而要实现万物和谐,又必须理治人欲。这就表明,中国传统的养生思想实际上还包括优化和美化自然,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可见,养己、养人、养物三者的统一,就是养生、修德和治世的统一,也是养神、养气和养形的统一。无论对于社会,对于个人,将养己、养人、养物恰当地结合起来,尽力做好每一个方面,才是完整的养生,才是合于天德的养生正道。所以养生不仅是个人的事,它关乎全民和万物。颐养工作做得适时合宜,无疑是一件大事。因此,也是皇家祭祀中的一件大事。

“无量颐之寿”,这话讲不大通。“无□颐之虑”,可解。

如你所说:“南宋篆体有变异”的话,那第二个字很可能是个“养(養)”字。

可作“无养颐之虑”解!

答:这个“养(養)”字的写法有些特殊。其实是依据《易经》的颐卦的卦象来写的。

由“羊”和“艮”两字组合而成。只不过是把“羊”字当作“艮”字“口”中的那一“横”来使用了。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羊”字为何要刻成阴文的?

这个颐卦,经文上解释为颐者养也,养,当养讲,当吃东西。为什么当养讲呢?因为颐卦卦象当中全是虚的,是阴爻,两边是两个阳爻,是刚,当中是柔,这是证明了这个嘴吃东西。

所以“羊”刻成阴文(阴爻,柔),并放在了“艮”的“口中”。而且“羊”也是祭祀中的经常使用的“牺牲品”。

所以,现在可以断定:你这个陶片上的文字百分之百是“无养颐之虑”。

问:谢谢您的指点。还想请教:“无养颐之虑”的祭祀用语,能否用在宋代皇帝祭祀昊天上帝、皇地祗、祖宗先帝、五方帝、日月星辰和镇岳海渎诸神等祭礼中?另外这个皇帝崇尚“道德经”,能以此推断吗?

答:前面已经说过“养颐”,在皇家看来是一件大事。也是祭祀中的大事,特别是到宋代,这一思想更趋强化。说白了“养颐”就是饮食、养生、长寿的问题(从秦始皇开始,哪个皇帝不想长寿啊?)。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的祭祀祈愿,都会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主题。就皇帝个人而言,崇尚道教的深层意图也就是祈愿“长生”、“长寿”,“长命百岁”。可以这样说:“养颐”是道教教义中的重要内容。不能简单据此推断出“这个皇帝崇尚《道德经》”,《道德经》和“道教”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情。因为:《道德经》的思想不单单是养颐的问题。

这个关系似乎应该是这样:重视养颐,并不一定必然崇尚《道德经》,但信奉道教必会崇尚《道德经》,也必然会重视养颐。

五代时的杨凝式有“神仙起居法”(小草),讲的也是养颐的问题。

五代时前蜀杜光庭 撰有《历代崇道记》。



[ 本帖最后由 兀齐 于 2006-11-12 17:20 编辑 ]

原帖地址:http://www.jinshishuhu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515&extra=pageD1%3D&page=2

zjbb12345:沈一东,现为浙江省博物馆馆长,据此讨论,撰文《南宋官窑陶质祭器探索》载《东方博物》 2007年03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07975-970728.html

上一篇:答网友问:求关于网络传播中的女性缺位……的英文文献
下一篇:答网友问:求这两句名言的【所有】中文和英文版本 康德 黑格尔
收藏 IP: 106.117.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