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ar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art

博文

跟着徐仁修去热带雨林探险(二)

已有 5120 次阅读 2015-10-23 15:09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徐仁修

中国台湾著名生态探险家、作家、摄影家和音乐家。1946年生于新竹,在美丽的芎林乡村度过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童年生活,15岁开始野外游历。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八年农业专家的工作。此后,他抛弃世俗名利,深入台湾地区的高山深谷探险,并走向岛外探险旅行,足迹遍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老挝金三角地区,尼加拉瓜,美国西部国家公园,澳大利亚,巴西亚马逊河和中国大陆。徐仁修的作品文笔优美,富含对人文与土地的思考,配以摄影和真实的蛮荒经历,畅销世界各地华人群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次获得各类大奖,如,台湾地区出版界最高奖——吴三连文学奖、金鼎奖优秀图书、《联合报》每周新书金榜、《联合报》小说奖、吴鲁芹散文奖等。



热带雨林面积仅占地球的百分之五,物种却占了百分之六十,地球上许多最美的生物大多在热带雨林里。我拍摄热带雨林至今已有三十年,每次去雨林都会遇见前所未见的生物,所以我至今仍未出版我的重要著作与摄影:热带雨林。

文|摄影
徐仁修

我们到隆拉浪山村考察的几天,日日大雨,从午后一直下到清晨,只有早上有一些时间让我们可以一面穿越雨林,一面拍林中的生物。原本夜晚是我们拍昆虫的最佳机会,无奈夜雨滂沱不止。

即使在这样的雨季中,我们在赶路的途中仍拍到一些蛮特别的昆虫,请伙伴们瞧瞧,其中你见过几种?认识几种


当然,蝉你认得,但它的尺寸是相当惊人。婆罗洲的蝉种类奇多,从鸣叫声来分辨非常有趣 : 有救护车蝉,有婴儿哭闹蝉,有魔蝉,电车关门蝉,开水壶鸣不停蝉······太多了!




婆罗洲的蝉比我们寻常见的蝉尺寸大很多。

云雾林就是我们考察团要去体验的地方,也就是机场跑道尽头的山上,那里的树冠层很美,但走进森林就看不见了,因为树太高太大了,奇特的攀藤或悬或缠,而酷似飞机螺旋桨的棕榈叶朝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好像她等我们很久了。


云雾缭绕的云雾林




奇特的攀藤或悬或缠在高大的树木上

酷似飞机螺旋桨的棕榈叶朝我们热情地打招呼


巨大的树叶正好给贝壳先生试穿亚当的衣服

热带雨林的树冠层枝叶茂密,大部分的阳光都止于此,因此林中多昏暗如晦,能到达地面的阳光大约只有百分之二三,在这样缺阳光的地方生长的都是耐阴植物。

林床也是真菌与小昆虫的天堂,是种子发芽的温床,热带雨林高度总在20—40公尺间,林中任何生物可以立足的场域,都能找到形形色色的生命,这也是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丰饶的原因。


天南星科植物


大花草科植物



兰科植物


茄科植物


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大树的种子,Dipterocarp
拉丁文的意思就是帶有翅膀的种子——seed
wings。在婆罗洲的森林中有着不少的龙脑香科植物,一般可以长到40—70米高,最高的可以达到85米。


壳斗科(又称山毛榉科)树的种子果实为具一粒种子的坚果,这种坚果特称为“槲果”。种子包藏在“壳斗”内,壳斗外生有尖刺或鳞片,有的壳斗形成一个杯子形的壳半包着坚果。

真菌在森林的生态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把储存在枯木里的物质转化成为其他生物可以利用的养分,而真菌的子实体(蕈子或称蘑菇)又成为很多生物(昆虫,齿动物,软体动物等)的食物,其中也有很多成为人类的美食,像香菇、杏鲍菇、松茸菇、松露等,有的则成了人的补品良药,像牛樟芝、巴西蘑菇、灵芝等。雨林中整年都有各种蘑菇,下面图片中的蘑菇都是这次在隆拉浪雨林中随手拍的。








上面最后两张图是很有名的鱼眼睛菇,是原住民的美食,它也可以生食,幼时有厚厚一层半透明的胶质保护,看起来很像鱼眼睛。孢子成熟后胶质就消失了。


热带雨林的空间,各种生命做了最有效的运用,林床充满生命,植物的花更多采多姿,而树干长满附生植物,常被园艺家引到人间栽培,而苔藓植物更是处处可见。我常为这些奇花异草迷住而流连忘返。我进入雨林愈深,我停留得愈久,我就愈敬畏自然,也愈敬畏生命。

热带雨林中的生物常让我惊奇,看了这些,是不是很值得去雨林教室上一堂课?




植物的花更多采多姿




树干长满附生植物



苔藓植物更是处处可见


维基百科:隆拉浪(LONG LELLANG)——位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葛拉毕(Kelabit)高地的一个山谷里,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州府古晋(Kuching)东北偏东方向约578公里。在这个山谷中,葛拉毕族(Kelabit)占主体,还有一些本南人(Penen)也生活在这里,散居在隆拉浪的四周。村里有商店和教堂,村里的学校有100多个学生在读。隆拉浪机场是一种短距机场,只有乘坐小螺旋桨飞机才能抵达这个偏远的村落。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徐仁修荒野”

【本期编辑:吴卫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499505-930365.html

上一篇:浪漫主义最后的辉煌
下一篇:花之拉斐尔
收藏 IP: 124.205.18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