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Tianyan198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Tianyan1983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24.16.131.*   [3]吴鹏飞   2015-4-18 10:53
王老师,你写的我看到以后非常有趣!不过我想提个建议,不知道你对此有无兴趣?所提的可能不属于“音乐起源”这个范畴,而属于“音乐感知”:具体来说,就是人们对不同的音乐会有什么样的响应?比如听到所谓的“忧伤的音乐”为什么会感觉的“忧伤”?是本能的响应,还是受外界的影响(即别人说“听到这样的就会忧伤”)?从技术层面而言,就是音乐的那些基本的构成,如节奏,旋律等和人听到以后的反应到底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所谓的小调听上去比较“暗淡”等?
我的回复(2015-4-18 23:13):你好,非常好的建议,谢谢!你提到的这个建议在我博文中会有涉及。

要研究“音乐起源”的问题,“音乐感知”就不能回避,不但不能回避,还要用新的假说来给出合理的解释。你提到的“本能响应”和“外界影响”其实都和音乐情绪相关。我作如下简述:

1.        就“本能响应”来讲,一般说来,音高越高、音程差越大、节奏越快的旋律能诱导兴奋、愉悦或恐惧等情绪;相对的,音高越低、音程差越小、节奏越慢的旋律能诱导平静或者悲伤等情绪 (Gabrielsson and Juslin, 2003; Hunter and Schellenberg, 2010; Juslin and Sloboda, 2011)。正因为是“本能响应”,所以非洲土著也能感知西方音乐音乐中的悲伤、高兴和恐惧等基本情绪 (Fritz et al., 2009)。

2.        我提出的音乐起源的“节奏适应假说”认为,音乐里不同的旋律特征对应着相应的节奏运动,相应的节奏运动对应着相应的节奏事件,相应的节奏事件诱导相应的情绪。一般来说,音高越高、音程差越大、节奏越快的旋律可能代表着快的强有力的节奏运动或节奏事件,比如打斗、逃跑、竞争或者风暴,所以能够诱导兴奋、愉悦或恐惧。反之,低的音高,小的音程差,慢节奏的音乐可能代表了慢的、无力的节奏运动或节奏事件,比如虚弱、受伤、失败和微风等,所以能够诱导平静或者悲伤。

3.        就“外界影响”而言,情绪确实会受环境、文化、歌词,以及你说的别人的感受等情况影响。
IP: 113.240.249.*   [2]Bach   2015-4-3 17:13
王老师,你好!
这个音乐系列的帖子非常有趣,不知你是否愿意将它写成一本书?我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科普编辑,希望能认识你。
我的邮箱wuweimama@163.com 吴炜
我的回复(2015-4-4 08:27):吴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们出版社及您本人为科普所作的努力和贡献。最近的转基因之争,愈发突显出科普工作的紧迫和重要。我写《音乐起源之谜》这一系列博客的初衷也是出于科普,至于出版事宜,我们可以保持联系和沟通。
IP: 210.31.76.*   [1]徐翠   2015-3-19 19:44
王老师,看到你今天发的博文,看题目还以为是“乐(le)从何来-......”。自己在国内读博士以来一直都不开心,今天找了找原因,可能是自己科研能力和自己想达到的科研水平差异太大,对自己的能力感到不满意,又暂时不知道如何提升科研能力而感到苦恼。就点进来看怎么让自己乐(le)起来呢。哈哈~sorry打扰你啦,你这个博文的内容比较学术,是您们团队的研究么?
我的回复(2015-3-19 21:32):嗯,这个多音字倒是挺巧,也不知道古人故意为之,还是仅仅只是巧合,神经科学已经证明听自己喜欢的音乐(yue)确实可以让人很快乐(le)。

至于读博士快不快乐就不好说了,不过预期和现实的差距在心理学上会造成“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给人情绪上带来discomfort.

博文我是尽量往科普上写,你看不懂说明我写得还不够科普。这篇文章是我自己写的,马上应该会有一个研究团队做音乐认知(music cognition).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