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在北京某著名高校上大二的侄女来家里玩,和她聊起了这所名校教师的讲课情况。出乎意料,侄女以及她们班大多数同学对于某些青年讲师的授课甚是抱怨,已经到了选课时尽可能回避,其讲的课尽可能不去听的地步!因为有的青年老师照本宣科,读PPT(而且ppt 还完全是课本的拷贝!)。实在是让他们感觉枯燥和毫无收获,不如自行阅读。
我对我的侄女及其同学非常同情,更对这些青年教师们相惜,因为自己也曾经是青年教师。相信没有不想上好课的教师,只是现在的青年教师,在上岗前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培训环节。我感觉自己有一份责任,应该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和他们交流,也许能够有所帮助。
90年代以前的新教师进校,开始是要当助教的,跟着一位老教师上课。老教师讲课助教听课观摩,负责批改作业、答疑等。大约半学期过去后,有较容易讲的内容,会给助教安排一两次讲课的机会,老教师在下面听,课后提改进意见。一般是要助教1年,才有机会独立授课。那时候,所有新教师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因此得到了比较好的教学培训。
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一切都在迅速发展,学校招生规模扩大,科研任务繁重,这些过程也就都被简化掉了。因此就有了我的侄女抱怨的问题,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普遍的。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青年教师该怎么应对呢?
首先,我觉得,需从思想上重视。我们作为教师,培养人才是我们的天职!虽然我们需要面对学校的考核,而考核指标又大多侧重于研究的业绩, 如项目、论文、获奖等等。我们要提职称、要发展,必须在研究方面取得更多更好的业绩。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再放远一点,想想20年30年后,我们大多数人的这些业绩也许没有几个人会记得,在科学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又算什么呢?而我们培养的人才会一代一代传下去,也许你精彩的课让他们一生都受用。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不要重视科研,实际上研究本身也会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促进作用。我们可以站到学科的最前沿,把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介绍给学生,这将大幅度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我是说,我们在重视研究的同时,不要忘了我们的天职,也要重视教学。从思想上重视了,我们就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做好。
接下来就是想办法做得更好了。我记得1996年我博士后出站留校工作,系里安排我讲授《水污染控制》课程。为了能够把这门课讲好,我自费去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旁听了一年的课程,听了陆教授和张教授讲授的《水处理一》和《水处理二》,受益匪浅。我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感受哪样的教学是吸引人的,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从教师的角度去思索,自己应怎样讲课,讲出自己的特色来。
因此,我给青年教师的第一个建议是,在本校或外校听教学效果好的老师的课,坚持听一遍,相信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也许你会说你上学时已经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其中不乏教学水平很高的教师。但是,要知道,当你以教师的身份、教师的心态去听课,你所感受的、收获的是大不一样的。你试试看?
再谈谈我所理解的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科书的关系。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应把课本弄懂、吃透,更要把其中的重要、核心内容提炼出来,这些提炼出来的东西就是我们的PPT上主要展示的内容,它应该是提纲携领的。PPT上切忌出现大段文字,除非是必须陈述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PPT只是第一步,我们要讲好一门课,还需要多看相关的资料,掌握最新的进展,掌握尽可能多的实际案例。在进行授课时,我们介绍了基本的概念、理论后,应结合合适的案例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如何使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还要适时地告诉学生目前的最新研究进展。
我的第二个建议: 我们上课应该以教科书为主线来进行授课,但是我们的讲课内容不能只是局限在教科书内,应该有扩展,应该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书上读不到的知识。这样我们的讲课才有吸引力,也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受学生欢迎。
第三个建议,平时在我的研究实践活动中多注意搜集案例资料,并适时更新补充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
其实,教学和研究本身是我们工作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研究能够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同样,教学也会对研究有帮助。我们可能对某些东西已经定势思维,认为就是这样,但是思维活跃的学生们会对有些东西提出质疑,你要对他们的质疑做出回答,有时他们的问题能够启发你的某些新的想法,甚至是新的研究方向。这需要在教学中创造好的交流气氛,多和学生交流,相信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果再要求高一点,最好能够做到不用ppt教案,你也能把课讲的很精彩生动。因为侄女还说了一件事,有一次上课,她们有个老师平时很少点名,但这次居然花了15分钟点名,点的学生都很紧张。点完名以后,老师说了一句话:“我忘记带U盘了,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自己复习吧”,雷人啊!
记得有一次我上课时,也忘记带U盘了,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各种眼神都有,有担心的,也有怀疑的,还有。。。,令学生没有想到的是,我在没有ppt的情况下,一口气讲了二个小时,学生听得入神,我也讲得有激情,中间都忘记休息了^_^
以上只是我在自己有限的教学经历中总结的一点体会,供大家批评。也恳切盼望老教师们都能够把自己的经验和青年教师分享,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一种贡献。老教师之称呼只是相对新的青年教师而言的,所以不必有顾虑,老教师,不一定就老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0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