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ntinY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entinYue

博文

黄山市地质灾害防治的交流与建议 精选

已有 9456 次阅读 2018-1-10 21:36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黄山市地质灾害防治的交流与建议


岳中琦

我与合肥工大地基工程有限公司邵忠心总工程师交往已经有15年了。邵总一直关心大黄山地区(皖南山区)的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原因在于,皖南山区青山绿水,名胜古迹和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随着多条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市的建设和运行,大黄山地区人口会增多。同时,在已有大量自然山坡和人造边坡情况下,这里也会再建造更多人造削土石边坡、填土边坡和挡土墙。再加上大黄山地区时常有强降雨。因此,这些自然山坡和人造边坡一定会发生滑坡事件。以下两张图是,我2003年和2004年在皖南山区(绩溪县和旌德县)考察时,见到的人造边坡滑坡或破坏事件。

在城市、公路和铁路附近的滑坡事件有可能对人民造成灾难、对财产造成损失。具体情况可参见黄山市地矿局周毅华先生2001年在《上海地质》期刊发表的论文“黄山市地质灾害及防治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总第80期,38-40页)。这些自然条件和城市建设与香港过去滑坡(俗称山泥倾泻)灾难形成的原因十分相似。

黄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滑坡防治报告

去年,邵总邀请我,前往黄山市与当地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程技术人员介绍、交流香港滑坡灾害防治经验和方法。因此,我在2017年12月30日(周六)早晨从宣城乘车去了黄山市屯溪区。当天下午2点半钟,我在黄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做了题目为“香港与世界各地滑坡灾害防治的三个重要因素”。

大约有40名工程技术专家和人员参加了这场学术报告。他们分别来自黄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省332地质队、黄山工程勘察院、华东地基基础工程总公司、黄山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查站、黄山市城建设计院、和合肥工大地基工程有限公司。他们都是黄山市站在城市建设第一线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因此,我介绍了香港特区政府自1977年以来(40年间)逐渐建立的斜坡安全管理运行体系和雨水汇聚公路导致大型滑坡事故的案例。重点介绍了以下九条经验。

香港滑坡灾害防治的九条经验

第一条经验,依据科学设计和管理,而能建立和执行政府的规范和法规。吸取世界各地先进经验、方法和人才,基于香港特殊的滑坡成因与社会情况逐步即时建立、改变和完善!参见科学网博文“改善了香港滑坡防治规范与实践的两项科研成果”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952073.html的一些介绍。

第二条经验,为减少滑坡灾难、顺应民心,而能建立和发展政府的管治和权威。同世界上发达国家地区相比,现在香港人口密度虽然极高,而因滑坡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最低!据特区政府统计,从1949年到1971年的22年之间,香港滑坡死亡人数有230位;从1972年到1976年的5年之间,香港滑坡死亡人数就有200位。但是,从1977年到今天的40年之间,因为有了政府专职队伍管制,香港滑坡死亡人数大幅降低,仅有50几位。特别地,自2008年以来,香港没有发生滑坡导致人员死亡事件。

第三条经验,工程科技人员领导灾害管治,而能培育人才和科技创新幷创造就业机会。斜坡遍布于香港各个社区和公共场所,每幅斜坡必须占有一块确定土地。因而,政府在滑坡灾害管治方面的投入必须由大量本地工程技术人员在每幅斜坡现场进行。同时任何外来技术和方法必须经香港本地岩土工程和地质地理环境的检验。尤其在1997年香港遭受国际金融风暴的打击后,滑坡灾害管治工作为建筑界提供了不少本地就业机会和条件。因此,滑坡灾害管治工作为香港创造了大量工作和学习机会,为政府和大学教育和科研提供了实践和实用场所,培养了大量科研、工程和管理人才。

第四条经验,宣扬社会忧患意识、锻炼紧急应变能力,而能可持续性发展和繁荣。自1992年起,政府不断地进行各种斜坡维修的宣传及公众教育活动,幷协助私人斜坡业主维修斜坡和妥善维修政府人造斜坡,指派土力工程处定期审核和跟进维修工作。香港政府设有106个覆盖范围广阔的自动雨量计网络,为滑坡警报系统的运作提供即时的雨量数据。滑坡警报生效时,政府透过电台及电视台定时向市民广播有关滑坡警报的消息,以及建议市民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第五条经验,抓住机遇,而能启动和推行迁拆山地私建简易屋、安顿灾民,并解决重大社会难题。收回私自占用土地资源,安顿居民,减少滑坡灾害,美化山地自然环境,可谓一举四得!


第六条经验,为生命安全,而能自行约束开发土地,幷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且可将滑坡灾害问题减少和防治资源集中到有限的潜在滑坡灾害地区,建立了新的城市发展模式。香港七百多万人口国际性大都市的巨大经济人类活动都发生在230平方公里的开发的陆地上,并主要集中在香港岛北缘和九龙半岛南部沿岸山坡和人工填海面积约40平方公里狭长地带进行的。极其高度集中的人流、活力、财富成就了东方之珠。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在城市建设和滑坡防治中得到最广泛应用!但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强力约束自己不与自然争土地的、极其有限空间的、环保可持续的现代化都市生存和发展,香港人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代价也是很大的。每位港人还必须要承担和奉献的,居住压力造成的悲剧有时也会发生的。参见科学网博文“香港广阔郊野公园与频繁山地火灾”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931441.html和“旧金山与香港国际机场的海堤与跑道的对比和安全设计”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706399.html

第七条经验,开展公益事业,而能使全社会人人受惠,幷赢得国际声誉。香港也就成为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典范。国际著名滑坡防治大师穆根士顿先生(Professor Norbert R. Morgenstern)在2000年召开的“世纪岩土工程大会”(GeoEng 2000)做的主题报告中指出香港是世界滑坡防治卓越中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1089538.html。也可参见科学网博文“香港被评为2012年全球最宜居城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591576.html

第八条经验,40年来,香港滑坡灾害防治管理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种种曲折困难。第一种困难是人们对滑坡产生原因和形成机理研究不足,导致斜坡安全评审和加固方法有时无效。有些经过工程人员斜坡安全检验合格的人造斜坡还是发生了滑坡灾难。第二种困难是部分人对滑坡灾难防治长期性认识不足,导致社会关注和政府投资的减少。参见科学网博文“一次滑坡事件调查微小疏忽的故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1053773.html

第九条经验,滑坡防治的科技研究。我介绍了钻孔过程的数字监测技术与相关科学规律发现。参见科学网博文“科学技术发明易与自然规律发现难”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973915.html

最后,我总结到,城市滑坡灾害管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公益工作,城市越发展越需要。香港政府对滑坡灾害管治的投入同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特别是社会和谐发展、房地产和旅游经济收益相比是很少。香港政府多年的努力和投资已得到丰厚的回报。全社会人人也大大地受惠于绿色安全城市环境。相关更多的资料和经验可参见科学网博文:

1) 香港山坡地滑坡风险管治-人的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781243.html

2) 身为香港工程师倍感自豪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402732.html

3) 香港街道石墙树 高楼大厦间盆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919730.html

4) 香港的青山、海湾和沙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985763.html

5) 香港避抗强风暴雨灾害的几个方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986758.html

6) 香港斜坡安全管治40周年纪念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1089182.html

大黄山(皖南)山区急需要建立斜坡安全管理体系

皖南山区主要是黄山市和宣城市,山区土地面积有3万多平方公里,以黄山(海拔1800米)和九华山(海拔1400米)闻名全世界。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

黄山市土地面积大约1万平方公里,以山坡地为主体。构成山坡的地质岩土体主要是风化变质岩、风化火成岩、风化沉积岩和第四纪土层。黄山和九华山主要是花岗岩组成,它们是国家地质公园。山区也有石灰岩。皖南山区仅发现有一些品质低的鸡窝煤,油气田也少有发现,大型高速远程滑坡极少见。因此,自然山坡和人造边坡滑坡成因因素与香港情况一致,主要是坡陡和强降雨。

迄今,大黄山地区还没有政府专职管理治理山区城市地质(滑坡)灾害职能部门。这可能如同香港在1977年以前的情况。随着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和人口增多,黄山市地质灾害风险一定会越来越高。这就急需要管控地质灾害风险。

因此,在2017年倒数第二天的休息日周六下午,黄山市40位城市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科技人员参加了这场两个多小时的学术报告,且积极主动提问。他们积极主动关心家乡城市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心情和愿望让我极为感动。我也衷心希望在不久将来,这些经验和方法能够有助于黄山市建立斜坡安全(或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打造青山绿水安全大黄山世界名胜,造福黄山山区人民和来大黄山地区旅游人士。

2018年1月10日21:27写成于香港大学602楼办公室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40687-1094191.html

上一篇:河海大学的滑坡灾害防治学术交流记
下一篇:古代浙江采石材人的地质和岩石力学智慧与启示
收藏 IP: 147.8.134.*| 热度|

4 窦杰 杨学祥 信忠保 张海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