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tostudy(白途思)'s Academic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gtostudy 欢迎访问Begtostudy的学术blog!--不要小聪明,寻找大智慧!

博文

2008-2009年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数字化(PLM)市场与应用研究报告(z)

已有 3761 次阅读 2009-11-25 13:45 |个人分类:[专辑]已关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转帖自:http://www.sciencenet.cn/m/admin/default.aspx

为更好地理解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数字化(PLM)市场发展现状,e-works于2008年底至2009年初对中国PLM市场进行了综合分析(大陆地区,不包含香港及台湾地区),重点调研相关市场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描绘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数字化(PLM)市场整体格局的蓝图,同时接合企业的应用实际,全面的分析企业应用产品创新数字化相关技术现状及问题;并对2009年制造企业在产品创新数字化(PLM)领域的投资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数据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市场数据,主要来源于业内相关人员的调研以及相关企业的财务报告、宣传资料、新闻等素材;另一部分为企业应用数据,主要来自2008年11月~2009年2月,e-works启动了“2008年度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型调查活动,活动得到了广大的制造业企业的积极响应,共回收问卷近800份,经核实和补充调查,最终有效调查了381家制造企业。

e-works的研究报告表明:

1. 中国产品创新数字化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8年尽管中国经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中国产品创新数字化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产品创新数字化市场总额达到29.26亿人民币(4.24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5.5%(该数据包括软件厂商的产品、实施和维护服务收入,渠道和代理商的营业额,但不包括其它服务收入),预计2009年中国产品创新数字化领域的市场仍将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预计增长率为12%,2010年后随着经济的好转,该领域的市场速度将加快,届时的市场容量将到达38亿人民币。

图1. 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数字化市场分析

2. 中国企业对PDM的需求日益迫切

    产品创新数字化相关技术在中国的制造企业中均有一定的应用,各领域的应用率分别为:二维CAD为76.45%;三维CAD为60.41%;PDM为54.27%;CAPP为29.01%;CAE为22.18%;CAM 为18.09%;电气设计为17.41%;EDA为3.75%。其中二维CAD的应用数据有所降低本质原因在于三维CAD的应用普及,不少企业已经完全基于三维CAD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随着三维CAD的普及,CAE在企业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强;随着工具类软件的普及,企业对研发管理的重视,PDM的需求迫切,调查显示有54.3%的企业已经使用了PDM系统。

图2. 制造业产品创新数字化应用现状分析

3. 军工和汽车行业总体应用水平高于其他行业

   从行业来看,军工行业非常重视产品创新相关技术的应用,其二维CAD、三维CAD、PDM、CAPP、CAE、CAM的应用普及率分别为82.6%、91.3%、、65.2%、60.9%、60.9%、56.5%,尤其是CAPP、CAE、CAM等技术的应用超过总体应用率的一倍以上;其次是汽车行业,各相关技术的应用率分别为79.8%、86.5%、57.3%、32.6%、33.7%、23.6%,尤其是在三维CAD的应用上较为突出;机械行业除三维CAD、CAPP和CAE技术的应用高于总体水平,其它的与总体水平持平;电子行业各技术的应用均低于总体水平。

图3. 产品创新数字化应用现状分析(按行业)

    e-works通过对381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制造企业在信息化的投入上,多数企业(68%)会维持2008年投入水平,26%的企业会缩减信息化的投入,但也有少数企业(6%)会加大信息化投入。

图4. 企业2009年的信息化投资预测分析

    e-works认为:企业是否加大对投入产品创新数字化,关键看企业的需求和企业本身发展是否健康。如果企业的生存前景存在问题,那么信息化不可能是企业的救命稻草;如果企业的基本面是好的,只是暂时因行业波动而出现订单不足、利润下滑等现象,那么现在正是加大实施的最佳时机。

更多详情,请见《2008-2009中制造业产品创新数字化市场与应用研究报告(摘要)》
http://articles.e-works.net.cn/151/article69492.htm
http://shop.e-works.net.cn/category1/128922736103750000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4554-273812.html

上一篇:NoteExpress2今非昔比了
下一篇:浅析中国汽车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z)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