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的困惑与NP理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u2205 平常心是道

博文

按标题搜索
比利时布鲁日的贝居安女修道院
2023-5-9 03:49
比利时布鲁日( Bruges )的贝居安女修道院( beguinage )位于市区,拥有白色的外墙和静谧的修道院花园, 2002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在西北欧,主要是在比利时和荷兰,所谓 “ 贝居安 ” 是指妇女进入献身上帝的生活而不从世界上隐退的地方,其成员通常是寡妇或单身妇女,称为 «  ...
个人分类: 在中法文化之间流连|1755 次阅读|没有评论
纯真博物馆 - 伊斯坦布尔游记(2)
2023-5-4 23:18
在伊斯坦布尔有一座特别的博物馆: “ 纯真博物馆 ” ,由土耳其作家帕慕克( Orhan Pamuk , 1952- )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 “ 纯真博物馆 ” 建立。 2006 年,瑞典皇家学院以 “ 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冲突和融合中的新的象征 ” 为由,授予帕慕克 2006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帕 ...
个人分类: 在中法文化之间流连|171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 伊斯坦布尔游记(1)
2023-4-26 14:51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 Sancta Sophia )清真寺堪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传奇,历经一千五百年的沧桑,在同一座寺庙里,演绎着两种宗教、两种文化和两种文明的相互交织和冲撞: 在该教堂伫立的地方曾经存在过两座被暴乱摧毁的教堂,公元 532 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 Byzantine emperor Justin ...
个人分类: 在中法文化之间流连|25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我与法国诗歌合一的漫长之道” - 程抱一
2023-4-20 23:06
程抱一 (François Cheng 1929 - ) ,法国著名华裔作家、诗人、书法家。 程抱一祖籍江西南昌,出生于山东济南,毕业于重庆立人中学、南京金陵大学,1948年随父赴法国定居,在巴黎第九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任教于巴黎第三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程抱一用法文写作了许多作品,也包括介绍中国文化,翻译中法两国文学大师的作 ...
个人分类: 在中法文化之间流连|1822 次阅读|没有评论
简介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大展“刘国松:实验悟道”
2023-4-18 18:12
今年新加坡国家美 术馆举办大展「刘国松:实验悟道」( Liu Kuo-sung: Experimentation as Method )( 2023.1.13 ─ 2023.11.26 )【 1 】。 刘国松( 1932— ),台湾画家, 14 岁在武昌开始学习传统国画; 20 岁改习西画; 27 岁时绘画思想转为中西合壁; 29 岁意识到中国绘画的笔墨纸材有不可替代的材质特性 ...
个人分类: 在中法文化之间流连|21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介绍法国退休制度 - Henry Noguès,2023年2月3日Louis Baslé讨论小组
2023-3-25 17:03
近期,由于法国政府依据宪法 49.3 条款,在国民议会不进行投票的情况下通过退休金改革法案,政府这一强硬之举引发了大罢工和示威抗议活动,酝酿成激烈的社会危机。 法国退休金制度涉及社会和历史诸多因素,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我一直希望能有所了解。二月份参加 Louis Baslé 讨论小组的聚会,这是几个法国朋友自愿 ...
个人分类: 在中法文化之间流连|376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柏拉图学院
2023-2-26 18:33
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 28 岁的柏拉图对当时的政治体制彻底绝望,于是出游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等地。在他四十岁时返回雅典,在雅典城外西北角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即著名的柏拉图学院,许多古希腊哲学名士曾受教于此,亚里斯多德便曾在此念了20年书。 这是西方世界的第一所 “ 大学 ” ...
个人分类: 在中法文化之间流连|2868 次阅读|没有评论
伯里克利与伯罗奔尼撒战争葬礼演说
2023-2-26 15:59
希腊雅典是世界民主政体的摇篮,在历史的进程中,雅典是从原始的君主制演变为贵族制,再到民主制的。 雅典的政治家伯里克利( Pericles ,约公元前 495 年 — 前 429 年)被认为是推动雅典民主政体的关键人物,他奠定了民主的基础,其政治生涯恰逢希腊的黄金时代,被称为 “ 伯里克利时代 ” , ...
个人分类: 在中法文化之间流连|3485 次阅读|没有评论
苏格拉底之生死 - 《申辩篇》
2023-2-25 04:17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70年-前399年)成就于希腊黄金时代 - 伯里克利(Pericles,约公元前495年—前429年)时代的民主氛围中,而苏格拉底之死是由500位公民所组成的陪审团投票判决,罪名是“不虔诚和腐蚀雅典青年”的思想罪。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在《申辩篇》记录了苏格拉底接受审判时的辩词,但是苏格拉底 ...
个人分类: 在中法文化之间流连|274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09: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