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的困惑与NP理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u2205 平常心是道

博文

逻辑学溯源 - 因果律

已有 4412 次阅读 2020-4-2 15:04 |个人分类:在法国教逻辑课|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因果关系, 不确定性

因果是人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对因果的哲学文化探究历史悠久,东方佛儒道皆以因果为本,西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也建立于因果之上,在养生、生命科学中因果一直是重要的课题。


这里仅从逻辑学的角度,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工作溯源因果,一窥因果律不确定性的内在联系。


一,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国思想和亚理士多德哲学——互补的中西文化之三


亚理士多德广泛地考察各种哲学和自然哲学,把所有当时流行的学说总述为追求事物的终极原因,他看出了事物的终极原因既不能归结为某一个事物,比如泰勒斯主张为万物之因,也不能归结于事物之外的超验存在,如柏拉图的理念,而是在于事物的自身原因,事物的自身原因存在于事物的自身但又不等于事物自身,因此事物的自身原因既不是别人又不是自己,这种困惑几乎成了所有的哲学家无法逾越的障碍。


亚理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说,将因果关系归纳为四大类:

质料因(material cause):指构成事物的材料、元素或基质,例如砖瓦就是房子的质料因;

形式因(formal cause):指决定事物是如此的样式,例如建筑师心中的房子式样,就是房子的形式因;

动力因(efficient cause):指事物的构成动力,例如,建筑师就是建成房子的动力因;

目的因(final cause):指事物所追求的目的,例如为了安置人和财产就是房子的目的因。


二,休谟问题


休谟(1711-1776)不赞同大多数人都相信的只要一件事物伴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两件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使得后者伴随前者出现的思想观点。


休谟在《人性论》中反驳了因果关系具有真实性和必然性的理论,我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而这些事物在过去的经验里又是从不曾分开过的。我们并不能看透连结这些事物背后的理性为何,我们只能观察到这些事物的本身,并且发现这些事物总是透过一种经常的连结而被我们在想像中归类。


由此产生了休谟问题:我们对于因果连结的认知是从何而来的?而我们又能认知到怎么样的连结?


三,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中国思想与先天综合判断 - 解构西方1


休谟问题是康德哲学的出发点:

- “自从形而上学诞生以来,还没有发生任何事件,能够比大卫·休谟对它的攻击更具攻击性。休谟并没有给这一类知识带来任何光明,但他毕竟打出了一颗火星,如果这颗火星遇到一个易燃的火绒,而这个火绒的火苗又得到细心的养护并燃烧起来的话,人们就有可能用这颗火星点燃起一片光明。


尽管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以经验开始的,它们却并不因此就都是从经验中发源的,任何一个经验既包含有物自体刺激我们感官形成的各种知觉和印象,也包含有先天的成分,这种先天的直观形式包括时间和空间,因果律等范畴,一切知识都是由经验中的先天成分和后天成分复合而成的,即先天综合判断


康德所举的一个常识例子是一切变化皆有原因,这是一个综合经验知识,因为原因不包含在变化中,而且变化也是经验的,如果除去了这个经验内容,它就能成为纯粹的知识:一切变化皆有原因,这就是先天的综合判断——因果律,而且是一个最重要的范畴。


四,波普尔的世界3”智能哲学:人与人工智能


随着科学的发展,从因果到科学,人们继续追问: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人类自己提出来的一个假设,一个理论,用来解释和预测世界,它没法被彻底证实,但是可以观测,可以重复,可以实验,可以证伪。


对此,波普尔(K. R. Popper1902-1994)提出世界3” 理论:

- 这个过程可以用如下有点过于简化的图式:

P1——TT——EE——>P2

这就是说,我们从某个问题P1出发,提出一个尝试性的解答或尝试性的理论TT,它可能在部分或整体上是错误的,无论如何它都必须经受消除错误的阶段EE,这可以由批判讨论或实验检验组成,无论如何,新问题P2产生于我们自己的创造活动,并且这些新问题一般不是由我们有意识地创造的,它们自发地从新的关系领域中涌现出来,我们的一切行动都不能阻止这种关系产生,尽管我们很少打算这样做。

- 第三世界的自主性,第三世界对第二世界甚至对第一世界的反馈作用,是知识发展中最重要的事实。


五,因果律与不确定性


从因果的溯源看,涉及到对因果律所内涵的不确定性探究,这对以逻辑为工具的西方传统哲学似乎是难以逾越的困难,反映了现代人对知识和认知的全面反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22490-1226524.html

上一篇:逻辑学溯源 - “形式与内容”词源
下一篇:一个小东西让人类动摇、社会崩溃 - Moustapha Dahleb (乍得作家,3月20日)
收藏 IP: 85.171.213.*| 热度|

3 杨正瓴 黄荣彬 应行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