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毛忽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大毛忽洞 自留地是桃花源,只种颜色不耕田。 点击 【博文】 看分类目录 邮箱: lishchlishch@163.com;lishchlishch@gmail.com

博文

奥运金牌VS诺贝尔奖:牛头不对马尾 精选

已有 6739 次阅读 2008-8-15 11:46 |个人分类:诺贝尔奖的奇思妙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奥运会

奥运金牌VS诺贝尔奖:牛头不对马尾

如果用弄奥运会金牌的策略来弄诺贝尔奖,不是背道而驰,也是牛头不对马尾。

为什么?

金牌(诺贝尔奖章)是一种收获,毫无疑问,收获之前是耕耘,耕耘之前是播种,播种之前是选种(种子选手)。

在奥运会上,16岁可以获得金牌。

在科学(诺贝尔运动场)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小的25岁(与父亲分享),最老的90岁。(平均56岁)

由此可见,弄奥运会金牌是一个10年工程(6岁开始训练,16岁得奖),而弄诺贝尔奖则是一个50年工程(6岁开始学习)。

10年工程”,基本不受外界的影响,也没有什么诱惑,完全可以直接奔向目标。

50年工程”,途中受外界影响太多太大,还有各种各样的诱惑。例如,结婚、房子、孩子、职称、称号、当官,等等,这些影响因素会随时插到50年工程的中间,甚至改变原来的路线。

奥运会金牌选手能修成正果,都是在(多次)获得金牌之后。

而“准诺贝尔奖”选手,他们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就提前“修成正果”了,50年的工程被砍去了20年甚至30年。

奥运会金牌选手的种子容易选拔,只要多跑跑幼稚园,就可以找到奥运会金牌的种子。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去哪里找诺贝尔奖的种子?

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人能够回答。

即使偶尔找到一粒诺贝尔奖种子,由于50年才能有结果,往往在开花之前,就发生了夏草冬虫效应。

学术界的夏草冬虫现象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321-35169.html

上一篇:裸奔和教授的红兜肚
下一篇:骰子团队:6个臭皮匠必胜诸葛亮
收藏 IP: 119.166.14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