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17.126.85.*   [5402]杨文祥   2024-2-11 18:21
台式电脑长时间未用,打不开了。今天总算把计算机调整好了。
今天是大年初二。谨祝二哥与全家新春快乐!
我的回复(2024-2-12 06:14):祝全家新春快乐!回复杨文祥
IP: 117.179.249.*   [5401]李务伦   2023-1-10 12:12
杨老师:请指导我新发博客!李务伦
我的回复(2023-1-12 13:09):回复李务伦
我的回复(2023-1-11 06:56):巨量工程值得敬佩。
IP: 111.193.180.*   [5400]杨新铁   2022-6-14 13:36
地震频乃,是否写个建议,每次6级以上地震,除了收集灾情以外,也收集一下临震前的异常情况,包括地磁,地理位置,倾角,地应力,地电,地气水氡气,以及骡马猪狗鸡鸭鱼类生物反常,做出一个统计图来,就是不能发出精确到24小时的预报,也对灾害长期的防范应对会有好处
IP: 103.57.12.*   [5399]杨学祥   2022-5-9 08:52
http://rwcc.bao.ac.cn/
IP: 103.57.12.*   [5398]杨学祥   2022-3-29 14:43
ftp://ftp.swpc.noaa.gov/pub/indices/DSD.txt
IP: 182.51.86.*   [5397]杨文祥   2021-9-20 22:10
中秋快乐!
我的回复(2021-9-21 12:51):祝全家中秋快乐!
IP: 111.26.111.*   [5396]李务伦   2021-4-18 08:10
杨老师:
      谢谢您的阅读,请您指导!李务伦
我的回复(2021-4-18 10:21):总结创新之处,明确所解决的问题。
IP: 111.26.111.*   [5395]李务伦   2021-4-17 13:38
杨老师:我将我的一些看法写成《网状周期性地球构造动力的合力场强度解释》,请老指导!李务伦
我的回复(2021-4-18 10:14):拜读大作。
IP: 153.0.153.*   [5394]杨文祥   2021-2-12 13:36
新春快乐!
IP: 111.26.111.*   [5393]李务伦   2021-1-20 14:27
杨老师:您是大家,希望给出近一步指导!特别是不足!还要加强什么!李务伦
我的回复(2021-1-20 16:09):研究一下重力分异的后果,特别是对于自转的地球。
IP: 103.57.12.*   [5392]杨学祥   2021-1-5 13:26
http://www.tropicaltidbits.com/analysis/ocean/nino34.png
IP: 110.152.214.*   [5391]张学文   2021-1-1 12:46
杨教授新年快乐!
新疆张学文
我的回复(2021-1-2 07:13):新年快乐!
IP: 103.57.12.*   [5390]杨学祥   2020-9-28 10:57
https://coralreefwatch.noaa.gov/product/5km/
IP: 103.57.12.*   [5389]杨学祥   2020-9-26 09:01
http://sa.sogou.com/new-weball/page/sgs/epidemic?type_page=pcpop
IP: 182.48.98.*   [5388]毛小平   2020-7-2 11:18
杨教授,可否加一下微信?我的微信号是13911360200
我的回复(2020-7-2 16:58):我没上微信。
IP: 112.9.107.*   [5387]潘发勤   2020-5-16 19:12
杨老师好,今天我的博文提到了老家地震现象,不知能否分析一下?
我的回复(2020-5-18 18:07)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10914.html
IP: 103.57.12.*   [5386]杨学祥   2020-4-28 07:34
https://www.ospo.noaa.gov/Products/ocean/cb/sst5km/
IP: 182.48.98.*   [5385]毛小平   2019-10-2 07:57
谢谢!不过我网上下载到了。Steiner J(1967)的文献不知您是否完整看过,里面的数据很粗糙,用万有引力公式推出的多个天体的质量和旋转半径,再反推万有引力常数,结果不太可信;银河系中心点处两个物质吸引力为0,越是远离银河系,吸引力越大,这显然是有问题的,但很多学者引用了些文。这也似乎是唯一推导万有引力常数变化的文章了,其它文章几乎是基于狄拉克的假说,结合相对论的推导。测试数据不支持,且最近有大量文献说明G不会变。
我的回复(2019-10-2 17:36):Steiner认为,太阳经过远心点后,万有引力常数G迅速减少,使地球膨胀率加大;当太阳位于近银心点时,G值减少使膨胀率减少。若考虑到狄拉克-约旦影响,则G值又有个长期趋势变小的变化[2]。万有引力常数G的银河年周期较好地解决了地质旋回与天文周期的对应关系。但是,近年的研究和测量表明,万有引力常数G在20亿年范围内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3],因此,地质旋回与天文周期的对应性必须另辟蹊径,寻找其他合理的原因。
1. 王家骥. 用类星体光谱检验物理常数是否随时间变化. 科学(上海), 2004, 56(5): 10-13.
Wang J J. Testing the Variation of Physical Constants Based on QSO Spectra. Science (in Chinese), 2004, 56(5): 10-13.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 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回复毛小平
IP: 182.48.98.*   [5384]毛小平   2019-9-28 22:34
杨教授,请问这篇文章您有吗:Steiner J. The sequence of geological events and the dynamics of the Milk Way galaxy. Jour. Geol. Soc. Australia. 1967,14: 99~131
我的回复(2019-9-29 04:12):下列文献中引用过这篇文章:
[1]        徐道一, 杨正宗, 张勤文等. 天文地质学概论.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3.,30-34,38, 181-195, 224. 268.
Xu D Y, Yang Z Z, Zhang Q W,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astrogeology. 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in Chinese), 1983. 30-34,38, 181-195, 224. 26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4 16: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