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全球变暖让申城上个月比往年冷0.7℃ :拉马德雷冷位相冷冬频发

已有 2645 次阅读 2013-1-4 14:3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全球变暖, 低温冻害, 拉马德雷, i冷冬

全球变暖让申城上个月比往年冷0.7℃
早报记者 吴洁瑾   发表于2013-01-04 03:37
冬天好像越来越冷了——从上海到整个中国,刚刚遭遇了近7年来最冷的一个12月份。

 

图中信息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 刘建平 制图

 

  冬天好像越来越冷了——从上海到整个中国,刚刚遭遇了近7年来最冷的一个12月份。

  据上海气象台统计,申城2012年12月的平均气温仅有6.6℃,较常年的7.3℃偏低0.7℃,是2005年以来最冷的12月份。

  中国气象局宣布,截至2012年12月27日,今冬全国的平均气温是-4.1℃,比常年同期偏低1.2℃,同样为近7年来最低。

  

冷冬还是暖冬仍难说

  今年的冬天为什么这么冷?

  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孔春燕昨日解释说,去年12月申城气温较常年略低的原因与我国平均气温偏低的原因一致,都是受全球变暖导致的大气环流影响,即去年11月以来,大气环流出现明显的调整,盘踞极地的冷空气开始向外扩散。具体到上海而言,是因为南下的冷空气影响申城的频率较高,强度较强。

  这是否意味着今年冬天将是一个“冷冬”?对此,孔春燕表示,去年12月平均气温偏低与今年1月、2月的气温走势有一定关联,但并不绝对,也没有规律可循,今年究竟是冷冬还是暖冬,还难以预测。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服务室高工陈峪解释,全球变暖是长期的总体增暖现象,其间有相对暖的时期,也会出现相对冷的时期。

  

寒潮灾害可能性不大

  今年冬天会出现类似2008年的寒潮灾害吗?

  气象专家表示,同样是冷空气南下,但大气环流形势和水汽输送形势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说:“从目前情况看,综合各方面的分析,发生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天气可能性不是很大。”

  根据最新的气象预报,未来10天,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东北、黄淮、南方大部等地雨雪天气较多。

录入编辑:薛冬霞

我在2012年8月11日指出2012-2013年冬季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一、2013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二、2010-2012年连续发生的3次8.5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l
    冷冬取决于12、1、2月三个月的平均温度,关注2012年12月的平均气温记录。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quickforward=1&id=649333
    2012年8月,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冬季可能会出现暖冬现象,明年南方地区或许还会有洪涝灾害(1998年时即受此影响)。青岛市气象局专家称,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年份青岛气候出现了一些波动。它的卷土重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暖冬的形成,今年冬天我市或许就是个“暖冬”。
http://roll.sohu.com/20120811/n350414619.shtml
    按照全球变暖理论,相关部门预测今年发生暖冬,为何又说全球变暖导致中国极寒?全球变暖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吗?
    奇文共欣赏:30年最冷元旦全球变暖所致以后更冷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649385.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649492.html

上一篇:奇文共欣赏:30年最冷元旦全球变暖所致以后更冷
下一篇:蒙古国出现极寒天气 重庆遭遇“南方极寒”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2 周少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