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未来全球或进入“冷期”:太阳黑子极小期和拉马德雷冷位相

已有 3990 次阅读 2012-2-11 14:01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小冰期, 寒流, 冷期

    北大物理学院气候与海气实验室气象专家王绍武表示,按照规律,“小冰期”很快再出现一次可能性不大,但未来可能出现“冷期”。这与我们的近期发表的观点相同。
    我们认为,小冰期的周期为1800年,400年前发生了上一次小冰期,下次小冰期大约在3107年发生,目前不会重现小冰期,而是处于小冰期后的变暖高峰,可持续到24世纪。
    此外气候还有两个周期:其一,200年太阳黑子极小期周期,历史上已发生5-6次,目前处于变冷初期,可持续40-70年;其二,60年拉马德雷周期,目前处于冷位相时期,气候变冷将逐步进入高潮,大约在2020年前后。
 
相关新闻:
 
北大教授称近期严寒属正常冷空气活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1日02:24  新京报
  本报讯 (记者 仲玉维)昨日,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邀请专家分析近期的“严寒”背后的
天气真相,北大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陶祖钰教授表示,此次“严寒”属于正常的强冷空气活动,不能因为
一次寒冷,认为全球“变冷”。
  “对于这次强冷空气的进入,一周之前,天气预报就有预报,当时预报了从1月31日8时到2月6日8时
的情况,与‘实况’相当一致。”陶祖钰用“相当完美”夸赞了一下此次天气预报。
  “全球来看,欧洲中部、南部是冷了,但北欧是暖的,中国还是比较暖的。”陶祖钰教授说,相比于
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天气,今年并不是很冷,由于冬季是12月、1月、2月,需要等2月底结束后,与以往
多年同期的平均值做比较,才能确定到底是变冷了还是暖了,不能以一次的寒冷,断定全球“变冷”。
  陶祖钰说,此次天冷只是一次降温过程,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的活动,也是冬季常有的现象
,不能随便用“偏暖”还是“偏冷”来概括全球气候状况。
  ■ 对话
  未来全球或进入“冷期”
  年初的“极寒”天气,让人们知道了“小冰期”。昨日,北大物理学院气候与海气实验室气象专家王
绍武表示,按照规律,“小冰期”很快再出现一次可能性不大,但未来可能出现“冷期”。
  新京报:什么是小冰期?
  王绍武:“小冰期”指的是公元1300-1900年的一段气候相对寒冷的时期。公元1971-2000年为温暖时
间,与之相比,小冰期时的温度大约要低1℃左右。近来由于一些地区出现了冷冬,因此有人认为“小冰
期”又来临。
  新京报:我们现在处在什么气候当中?
  王绍武:是气候温暖的间冰期,这个“间冰期”称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下一
个“小冰期”的出现,将在全新世晚期。
  新京报:现在是全新世晚期吗?“小冰期”要来了吗?
  王绍武:是否为“晚期”这不确定。但上一次小冰期距离我们只有上百年,按照规律,很快再出现一
次“小冰期”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未来可能出现冷期,但并不像小冰期那么冷。
  新京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王绍武:与太阳活动有关。近来中国、欧洲、北美,多次出现区域性的冷冬大雪,是否会出现一个与
太阳活动减弱有关的气候寒冷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小冰期的后代: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拉马德雷

已有 185 次阅读 2012-2-9 14:3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小冰期 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拉马德雷 地震    推荐到群组

小冰期的后代: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拉马德雷

                     杨学祥,杨冬红

 

目前气象学家解释2012年的欧洲寒流,回避了两个气候现象: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拉马德雷。北极涛动和拉尼娜被公认为是此次欧洲寒流的成因之一,可是,为什么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的拉尼娜年不发生欧洲寒流?

张培群对全球变暖的看法很客观,他指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全球变暖在2000年以前表现为连续发生暖冬,在2000年以后出现了一些阶段性低温,2006年以来基本每年1月份都出现了阶段性低温,有些时候12月份也有。这说明2000年以后,全球变暖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以《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为题在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发表自己的观点:中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世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和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发生9.1级地震和海啸的合理结果。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 20 年至 30 年。近 100 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1890-1924年、1947-1976年和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对应气候变冷波动时期;1925-1946年和1977-1999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对应气候变暖时期。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在2000年以前,1977-1999年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全球气温迅速变暖,1986-2004年中国发生连续18年暖冬;在2000年之后,世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阶段和冷冬开始频繁发生。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4(拉尼娜年)、1957(厄尔尼诺年)、1969(厄尔尼诺年)、1972(厄尔尼诺年)、1976(厄尔尼诺年)中国东北发生了严重低温冻害;1955(拉尼娜年)、1957(厄尔尼诺年)、1964(拉尼娜年)、1969(厄尔尼诺年)、1972(厄尔尼诺年)、1977(厄尔尼诺年)长江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

16451715 年,太阳活动衰微,太阳黑子非常少,持续时间不可思议地持续长达70年。1894年,英国天文学家蒙德把这70年称为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已发生 5次,其中蒙德极小期最冷,道尔顿极小期变冷减弱,预测中的21世纪极小期将会更弱,不会重复道尔顿极小期,更不会重复蒙德极小期。应为相应的潮汐强度在蒙德极小期最强,在道尔顿极小期变弱,目前变得更弱,接近2133-2337年的最低值(见图1)。2337年达到变暖高峰,3107年达到变冷高峰,重现小冰期。

 3  太阳黑子和潮汐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极小期

时间

潮汐极大年时间

时间差

全球气温

欧特极小期

1040-1080

1062

超前22a

低温

沃尔夫极小期

1280-1350

1264

滞后16a

低温

史玻勒极小期

1450-1550

1425

滞后25a

小冰期

蒙德极小期

1645-1715

1629

滞后16a

小冰期

道尔顿极小期

1790-1820

1770

滞后20a

低温

21世纪极小期

2007-??

1974

滞后33a

低温?

注:太阳黑子数据引自文献[23],潮汐资料引自文献[17],全球气温资料引自文献[24]

 

强潮汐1800年周期(据季林,2000)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太阳黑子蒙德极小值时期[16],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

2000年查尔斯•季林(Keeling)提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形成的全球气候波动周期大约为1800年。在十五世纪小冰期时期,潮汐强度为最大值,以后开始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强度又将达到最大值。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

潮汐高低潮还有200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1425年、1629年两次峰值对应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峰值对应18世纪的低温,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特别是潮汐54-56年周期(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50-70年周期对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2002年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10]。郭增建等人指出,9级和9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18]

我们的研究表明,全球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PDO“冷位相”发生6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PDO“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PDO“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7)次,在1978-2003PDO“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1PDO“冷位相”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1228]。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PDO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深海巨震,特别是地震引起的海啸,将海底冷水翻到表面,降温效果是明显的,这可以从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后气温的剧烈波动变化中得到验证。2004年、2005年、2007年、苏门答腊三次8.5级以上强震和2009930南大洋萨摩亚群岛8级地震海啸,是2005年中国18年暖冬终结、2006年初低温寒流、2008年初中国南方罕见冰雪冻灾、2010年初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的前兆和成因,2010227智利8.8级地震和海啸与201012月欧美暴雪低温和英国三百年来的最强寒流的对应性、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海啸对应欧洲和日本2011年底2012年初寒流的对应性,再次验证了这一结论。

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和深海巨震是导致气候变冷的三大因素,其中前两者是小冰期的后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全球气温变化的1800年、200年和60年周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536355.html

上一篇:太阳活动及其附加效应左右小冰期(2)
下一篇:日本迎来流感流行高峰期:流感大暴发背后隐现气候异常推手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6 周少祥 张骥 全嬿嬿 赫英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