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errace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小小说】十周岁生日快乐
2017-2-4 13:27
呼二狗和媳妇生了一对双胞胎 —— 都是男娃子! 二狗子高兴之余,也为取名字犯了愁。虽说这几年和媳妇在外打工挣了点钱,但是他们家没几个人断文识字,他自己的名字就是爹妈诨叫的,为此他曾郁闷了好多年。于是乎,二狗子带上两瓶烧酒,一份烧鸡,去镇上王掌柜家。王掌柜 高中毕业, 开了一个杂货铺子, 写得一手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1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回忆游老师
热度 8 2016-11-20 15:33
2016 年 11 月 19 日 17 点 16 分,敬爱的游效曾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愿先生一路走好吧!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车正行驶在扬子江隧道中,昏黄的灯光一个接着一个地扫过,我感到无尽的压抑,耳朵里嗡嗡作响,脑子一片空白,只想回到家好好睡一觉。 之前刘庆生老师写过一篇文章《 学问大家游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196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8
农村孩子在城市的职业规划
热度 16 2016-6-26 15:44
一 任何瞧不起农村人的城里人都是耍大牌! 因为若干年前是没有城市的,大家都是农村人。之前网上有一篇题为《寒门再难出贵子》文章,影响颇大。个人觉得,文中论据有值得借鉴和警惕的地方,比如有关家庭教育论述的部分我特别有同感,内容也大体实事求是,但是论点实在是过于唐突,且论证不严密。农村孩子在城市生存发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751 次阅读|18 个评论 热度 16
毕业生就业系列(7)三餐
热度 3 2014-7-26 17:56
本篇是该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一直没时间写,今天来交作业。在《舌尖上的中国》中,这一集是最贴近生活的。我们有时候会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正如我在前面所说, 在中国,一个学生从小学到本科毕业需要16年,这是杨过等小龙女的年数,如果要是读硕士的话,就是19年,再读博士的话可能是22年。 我们为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084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毕业生就业系列(6)秘境
热度 3 2014-5-25 15:54
今天汪晓军老师发表博文《 读博士的将来出路 》,文中观点我完全赞同,现在从博士就业出路来说,选择企业要相对优于高校,一些正在找工作的博士生应该好好读一读汪老师的这篇文章,好好想一想未来的路。 我们还是从我们这个系列特点的角度来谈一谈就业的话题。我们经常会问,成功有什么秘诀啊?一些书籍也会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57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毕业生就业系列(5)相逢
2014-5-17 13:48
2010年在大学课堂上,一个教政治的女老师告诉我们,历年的考研热和公务员热,以及她自己的看法。人有的时候就是在与某种东西相逢,与爱人相识相知,与事物相见相离,有的人认为这是命运,有的人称之为缘分。 1774年一些绅士和人权分子去参观教会创办的疗养院,这是一家慈善机构,主要收容一些精神病人。访客看到精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7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毕业生就业系列(4)家常
2014-5-13 21:08
工作对于家常的意义,不言而喻。我们工作是为了谋生,但是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导演试图告诉我们,家常菜,在每日的煎炒烹煮中,蕴藏着中国人最平实质朴的生活期许与处世之道。其实,在工作中,我们也是希望得到物质的回报与精神的鼓舞,这也是 最平实质朴的想法。 我们先来说物质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毕业生就业系列(3)时节
2014-5-10 18:43
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余云山适应时节,捕获清水螺蛳,看过给人印象深刻。他是怎么捕的呢?他晚上把头蒙在水里,一颗一颗的捞,不断 地重复,不断地重复,让人为之动容。 其实,很多工作都是这样。工人们在流水线上操作,农民们在土地上辛勤的耕耘,有的人会觉得这是重复,觉得艺术家、设计师和科研工作者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7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毕业生就业系列(2)心传
2014-5-5 10:57
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里面有一个小伙子叫陈训哲,他原先大学毕业找工作,到处碰壁,后来很不情愿地回到家操起了父亲的营生,做小吃和给人做宴席,在父亲的口耳相传下,学会了做潮汕小吃,也积极地创新着,他上面有四个姐姐,所以在之前他连一只碗都没洗过。 很多人从学生时代走向职场,这个转身也许并不华丽,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9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毕业生就业系列(1)脚步
2014-5-3 13:06
在中国,一个学生从小学到本科毕业需要16年,这是杨过等小龙女的年数,如果要是读硕士的话,就是19年,再读博士的话可能是22年。当然,我最为关心的还是博士生这个群体,一个博士的求学脚步,可能跨了祖国的好几个省份,也更可能跨过了整个太平洋,大有沿着当年哥伦布抑或麦哲伦脚步的风范。 换句话说,又何止在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2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