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的质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常思常新的话题,不仅关乎国家的研究水平和实力,也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和未来。研究生比本科生有更明确的职业生涯指向性,换言之,今天的研究生,可能就是明天的研究生导师,他们的创新水平、业绩和学术视野,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未来中国能否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同时,研究生除了导师和学校的引导,自我成才愿望的驱动也必不可少。聚焦高质量,做好研究生的“七识”教育非常重要。学校加强科研氛围建设,导师加强培养质量,也要靠研究生的自我培养。
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本科生只需要高中基础知识,一般高二的学生直接上大学,从知识储备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研究生不一样,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较强的自学能力,没有经过大学阶段,直接上研究生,自学能力会有一定的欠缺,特别是基础学科。虽然说研究生一年级还是有一些基础课,但是显然与本科阶段不一样。本科学扎实了,再来听研究生的课,那是温故而知新,理解上会更上一层楼。如果本科没有学,或者基础非常薄弱,这时候专业知识体系就是千疮百孔,全都是碎片化的,基本没有时间从头去下功夫,当然极个别意志刚强的学生除外。读文学、读历史的学生也是一样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也很难进到学问里去。之前有一个有阅读困难的同学读了英语硕士,艰难困苦可想而知。作为导师,面对完全不开窍的跨专业学生,你们内心是什么?
二是丰富的生活常识。今天食堂吃什么?那个什么瓜!一起去打球啊!什么球?一般意义上,学术界不会有完全不懂生活的人,现在的小哥哥、小姐姐研究生们也比较会玩。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非常重要,即使你是做纯理论研究的。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我们需要学生有烟火气、接地气。为什么这么说,现在研究生也扩招了,不再只是为培养科学家。当然,我也不认为科学家就不懂生活。有了生活常识的人,一方面比较能融入团队和社区生活,另一方面也具备比较成熟或者相对成熟的心智,这一点对研究生培养特别重要。不要动不动就说跳楼,不要动不动就以死相逼,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找不自在的。生活常识不需要你是马屁精、段子手和顶级大厨,油是好东西,但是腻就不好了。自来熟、人前疯、真油腻,这些症状本质上都是空心人。
三是锐意的创新胆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个人观察,90后学子普遍要比80后学子更具有创新胆识,一方面是物质方面极大丰富,另一方面是社会提供了比十年前更加宽容的氛围。比如说,十几年前,我们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基本不会跟自己导师对着干,因为不敢;今天不一样,很多学生敢于,而且善于跟导师对着干。这也是好事,导师需要往学术创新上引导。创新包含0到1式的创新,也包括70到80的创新,有开路创新,也有改路创新和修路创新,有些领域也有守正创新。敢想是必要的,敢做还是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小心求证,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胆有识,只有胆没有识不行,只有识没有胆也不行。
四是开阔的人生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不是说有见识就一定要出国深造,而是说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经历,有困顿于风雪之中、攀登与高山之上的思想历练,总是躲在温室里、象牙塔中,怎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对于天文、地理、气象等学科更是如此。在我们课题组,就一直有这样一个传统,当然我也愿意这么做下去,学生能不能发文章拿奖学金不重要,重要的是硕士三年至少要出去开一次学术会议,总是在小池塘里面游泳没劲,要到江河湖海里面遨游一番。当然,有学生开会回来,学生对老师可能有一段抱怨期。我们读书的时候也是这样,你看看人家做得才是真科研啊!咱们这是啥呀!但是无可否认,见贤思齐,没见贤,始终都是虚妄。博士生也要出国去走走,在我们国家一些领跑的领域,也有必要出国看看。学术就是此消彼长,没有谁永远是冠军。
五是坚定的家国共识。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当前国与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创新的竞争。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必不可少,每一位研究生都需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一点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来不得半点商量。这一点以前一个老师举过恰如其分的例子:对学高分子的学生,你们不要糊里糊涂地学,今天导师培养了你,你明天出国了,到了国外的公司,做了一个导弹的垫圈,卖个军工企业,结果战争爆发了,这个导弹把导师炸死了。同理,你不要毕业了去制造毒品,不要去设计虚假广告骗消费者,不要设计木马程序攻击大众的计算机,这些其实不仅仅是职业操守的问题,更是做人底线的问题。能力越大,贡献也越大;但是反之,破坏力也越大。我不祈求我的学生都是道德楷模,但是我希望他们是有良心的中国人。
六是正确的自我认识。认识你自己是一生的课题,认识你自己也是一把钥匙,能解开你人生道路上的所有问题,也包括艰难险阻。如果解不开,是认识得还不够。前面我说,研究生比本科生有更明确的职业生涯指向性,也是因为这一点。认识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劣势,以及学会如何扬长避短。当一个人的才华远远大于他的野心,他过得非常抑郁;当一个人的野心远远大于他的才华,他过得极其憋屈。这里才华和野心都是中性词,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才华与野心相匹配。我相信用考研的例子最恰当,你能考清华北大,你报考南大、浙大,这样就比较好,比较舒服。如果你根本就是在国家线左右徘徊,你非得跟自己较劲,非北大清华不上,这就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七是真诚的价值赏识。做到以上,其实你已经是一个优秀的研究生了,但是还是要加上价值赏识,为什么呢?因为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今天的世界已经不是中世纪,现代科学也不是牛顿、爱因斯坦的世界了,个人能力再强,也需要融入团队的力量,特别是一些大科学装置、大科技攻关、大工程制造。如果我们不会悦纳自己,是不会有人真正欣赏我们;如果我们不能悦纳别人,也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刚才我说,90后学子普遍要比80后学子更具有创新胆识,还有半句话没说,就是90后学子普遍没有80后学子更具有价值赏识。以前我们读研的时候,都是师兄师姐带着师弟师妹,大家都是同门,有的无话不谈。90后更孤独,他们更愿意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藏着掖着,不愿意跟组内分享,相反,他们跟愿意在网络上分享或者谈论自己的实验进展。所以有靠着知乎、小木虫来读研和做实验的,还是要更多的打开心扉,欣赏身边人,欣赏身边事,结识自己未来的科研合作者和工作伙伴。
知识是对应学习,常识是对应生活,胆识和见识是对应工作,共识、认识和赏识是对应思想:锤炼思想是帮助学生成人,做好学习、生活和工作是帮助学生成才,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做好“七识”,就能培养出远见卓识;一个都做不到,就是一字不识。希望更多地研究生朋友和导师,能看到此文,诸君共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1 07: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