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有关“量子”的系列论述(7)

已有 1076 次阅读 2021-2-18 11:26 |个人分类:数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有关“量子”的系列论述(7)

本系列论述“第6集”具体给出了各基本量子,相互作用(时空矢量叉乘)结合产生新量子,辐射光子,完全符合实验观测的“数值”结果,已有重要的基础理论、实际运用,的意义、作用。

本系列论述“第7集”将进一步给出,各基本量子,相互作用(时空矢量,叉乘)结合产生各量子,及其辐射光子,的,各相应时空矢量特性,也完全符合实验观测的“时空矢量”演变规律。

可用以进一步,探究,宇宙间一切物体,“量子”,的时空矢量特性、运动规律。

1.宇宙,即:时空,的“维”

一切物体,“量子”都存在、运动于宇宙。

我国战国时期,哲人[尸佼]在其著作《尸子》中写道: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就已经根据实际观察、分析,辩证唯物,精辟、全面、简明,给出了“宇宙”,也就是“时空”,的确切定义。

“空间”就是“上下四方”的“宇”,实4维、双向,“时间”就是“古往今来”的“宙”,虚1维,单向,时空共有6维。

所有的时空[1线矢]都是,虚1、单向,空间3维、双向,4维时空[1线矢],还有空间实1维、双向,就决定,该矢量指向空间的方向。

2.正电子[1线矢]与电子[1*线矢]相互作用,结合、演变为中微子或反中微子,辐射相应的2个彼此正交的光子

2.1.有关各量子的矢量表达,它们相互的方向关系,及其指向空间的方向

正电子[1线矢]与电子[1*线矢],都是,时轴,虚1、单向,空间,实3维、双向,各维彼此相反(相差180),互为,“反量子”的,4维时空[1线矢]分别表达为:

正电[1]={i正电0[0]+正电j[j],j=13求和}

[3]={ijkl[jkl]+0kl[0kl],jkl=123循环求和}

=[1*]={i0*[0*]+j*[j*],j=13求和}

正电[1]叉乘[1*]=[2

={i(0j行列式)[0j]+(kl行列式)[kl],jkl=123循环求和}

3个虚时空0j维、3个实空间kl维,都是由正电[1]与电[1*],共有的那,时轴,虚1、单向,空间,实3维、双向,所组成。

[1*]叉乘正电[1]=反微[2*]

={i(0j*行列式)[0j*]+(kl*行列式)[kl*],jkl=123循环求和}

3个虚时空0j维、3个实空间kl维,都是由[1*]与正电[1],共有的那,时轴,虚1、单向,空间,实3维、双向,所组成。

当它们相互作用,结合、演变为新量子,并辐射彼此正交的2束光子,它们还有的,决定,其指向空间方向,的另外1维,就都应是同一个方向。

1.2.      所辐射的彼此正交的2束光子,矢量的表达式,及其与其它各矢量结合能(静止质量)的相互关系

由于所辐射的彼此正交的2束光子[1线矢]指向的方向,与其它各量子矢量指向的方向,是一致的,就可以确定,此2个光子[1线矢]的各自时间维与空间维(由各光子矢量所有的空间2维组合成为的1)为,[1*]或正电[1]

[0]=1[时基][1]=2[时基]、空[2]=1 [空基]、空[3]=2 [空基]

因此,这2个光子[1线矢],就可由电[1*]或正电[1]的各维基矢,分别表达为:

1[1线矢]={i1[0]+1[2]}

2[1线矢]={i2[1]+2[3]}

2个光子的结合能就都

={[1*]+正电[1]-[2]或反微[2*]}/2={0.5110兆电子伏+0.5110兆电子伏-<7电子伏=1.022兆电子伏}/2

     =0.5110兆电子伏,

对于,其它各相应量子矢量相互作用,结合、演变,也都可类似地,得到各自辐射的2个光子的矢量表达式,和各自的结合能。

对于,时轴,分量可以忽略的,3维空间矢量量子(例如,3维空间的电[1*]与正电[1]结合为“电子偶素),也可类似地,按3维空间的矢算,得到相应矢量运算,和结合能。

有重要的基础理论、实际运用,的意义、作用。

热诚欢迎网友们,特别是有关专家,积极参与讨论、应用、创新、发展!

(未完待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6-1272698.html

上一篇:科技感,让这个春节更有味儿
下一篇:有关“量子”的系列论述(6)“简明版”
收藏 IP: 123.112.7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