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qing1961 读好书明是明非明理, 效前贤做文做事做人。

博文

为了明天更加美好

已有 3186 次阅读 2007-8-16 10:17 |个人分类:科坛漫步|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评论, 科技新闻

·半月科技风云· 

    814,欧洲阿丽亚娜火箭按预定计划将美国和日本的两颗卫星送入轨道。有多少人还记得,阿丽亚娜火箭在迎来2007年这一第三次成功发射之前,曾经历过多少次发射的失败?古往今来,科学家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同样经历过类似阿丽亚娜失败的沮丧和成功的喜悦。这是科学家为了明天更加美好需要付出的代价和必然得到的享受。

科学的真谛是探寻真理、造福人类。为了明天更加美好,科学家用不竭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解答了横亘在人类社会发展面前的一个个难题,奉献出了累累的研究硕果。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Nicholas Schiff领导的科学小组,通过向大脑中植入电极,成功地使一位因伤陷入最小意识状态达6年之久的患者辨认出了指定物体,并能做出准确的手势。(82日英国《自然》杂志)该项研究有望对处于最小意识状态的病患提供新的治疗方法,继而攻克严重脑部伤害治疗的难关。

日本媒体87日报道,该国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和广岛大学的联合小组培育出了一种植物新品种——小薜荔,其吸收二氧化氮的能力大大提高。科学家设想,用这类植物绿化城市道路沿线,可大大净化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和葡萄牙里斯本大学神经学实验室的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咖啡因有助于保护老年妇女的智力,并可控制女性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患者的病程发展。(87日美国《神经学》杂志)这一成果未来的临床应用,相信将使广大妇女在延年益寿的同时,依然保持智慧的风采和长者的魅力。

美国哈佛大学的Catherine Dulac及其同事通过剔除雌性小鼠体内的TRPC2基因,使得它变得如雄性小鼠一样渴望交配。这一发现与通常认为的动物性行为主要是由性激素调节的观点大相径庭,意味着雌性小鼠大脑与雄性小鼠的大脑一样具有调节性行为的环路。(85日英国《自然》在线杂志)该发现如能适用于人类,无疑将给那些饱受性功能低下折磨者的家庭带来新的幸福。

解决粮食作物的增产增收问题,不仅关系到13亿中国人的温饱,更是让明天更加美好的现实基础。813日,从福建传来佳音,福建农业科学院谢华安研究员主持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优航2号,亩产达到了8769 kg。这一新组合是由“Ⅱ-32A”2配组而成,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等优点。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化学家Robert Linhardt、材料学家Pulickel Ajayan以及工程师Omkaram Nalamasu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像纸一样轻薄但又十分柔韧的电池。(81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这种电池能在-70—150C的温度区间内正常使用,适合应用于起搏器等医疗器械上,有望成为一种集柔韧、经济及环保于一身的新型能源,令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人类迈向美好明天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作为自然界万物中的一类成员,人类如果不能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只知一味地向自然界攫取,终归要受到自然界的报复。今天暂时的富足,也许就意味着明天永远的贫穷和不尽的磨难。

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的Greg Holland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Peter Webster在7月29日《伦敦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上发表报告说,由于全球变暖影响海洋温度和风场模式,过去100多年间大西洋平均每年生成的飓风数量已经翻了一番。他们的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是大西洋飓风数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

美国宇航局兰利研究中心的科学家David Winker 及其同事撰文报告说,(82美国《自然》杂志)在南部亚洲的天空,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污染颗粒对气候变暖的“贡献”不亚于温室气体,且由这些悬浮颗粒所形成的褐色云层正好位于喜马拉雅山上空;因此,它们对喜马拉雅山冰川即将出现的灾难性融化具有重要影响。

813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水周活动中,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拜朱卡(Anna Tibaijuka)指出,目前世界上水的供应正面临严重危机。据联合国估计,分布在世界30个国家、占世界总人口20%的人口正面临缺水问题;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18亿人面临严重缺水,2/3的人口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缺水影响。

81,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在向媒体通报今夏我国天气气候特点时强调: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出现暴雨点多、面广、强度大的现象,灾害为新世纪之最。” 在解释我国屡创新高灾害天气原因时,宋连春指出,全球变暖是导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的大背景,其次是因为今年西南暖湿气流异常活跃。

人类活动导致气候的异常,不仅影响地球陆地上的环境变化,还将把这种破坏性影响延伸到了广袤的海洋。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海洋学家们通过长期监测某一水域海水中的氧含量后发现,在俄勒冈州中部海岸附近的一片狭长水域,已经连续6年出现了含氧量极低的情况。这一危险信号预示着该水域的海洋生物将因缺氧而难逃一劫。果真如此,它将使一个富饶且多产的海洋生态系统变成一片水下荒芜的沙漠。

然而,科学并不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人类追求明天更为美好的生活,更多地需要依靠自身的觉醒、节制和自律。

我们每一个人不妨从现在就开始做起,为了明天更加美好。

(本文将发表在《科技导报》2007年第16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47-6062.html

上一篇:石奇水美石林峡
下一篇:《科技导报》2007年第16期目录预告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