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qing1961 读好书明是明非明理, 效前贤做文做事做人。

博文

怀念王震宇

已有 4387 次阅读 2010-11-23 23:34 |个人分类: 亲友情谊|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悼念, 同事, 王震宇

刚来出版社,首先就是熟悉情况,包括认识每一位职工。认识王震宇源于他参加“我为转企改制献良策”征文活动,他的投稿“我对出版社冗余人员分流与安置的理解与设想”,通过盲评获得了二等奖。获奖征文评出后,办公室人员向评委公开了每一位获奖者的姓名,王震宇获二等奖引来在场的人一片惊讶。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一个单位的主流人员获奖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一位被边缘化了的人获此殊荣就让人有点出乎意料了。听同事介绍,王震宇原为美术编辑,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美编室撤销后,他先后被杂志中心、经济图书室、数字图书室“收留”,从事他不甚熟悉和擅长的工作,自然难以完成编辑每年的经济指标,从而逐步被边缘化。然而,这次王震宇不仅积极参加了征文活动,而且还成为7位二等奖获得者之一。

第二天我在数字图书室真正认识了他。给我的印象,那是一位低调、低沉的人;之后,偶尔在电梯口处看见正在抽烟的他,他也只是对我的打招呼问好予以点头示意,再无多言。寡言的他,常常让我觉得在那瘦小的身躯里有一颗被深深压抑的心。

王震宇是我社资历最老的在职职工之一,他1975年高中毕业后,随到顺义农村插队务农,19803月到科普出版社工作,时年24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华。可以说,他把自己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出版社。王震宇是一位颇有才华的人,在114我主持召开的“出版社转企改制人员安置座谈会”上,许多职工夸他是我社版式设计第一人。杨艳在谈到2001年我社出版的《妇科手术笔记》(第1卷)这本图书时,曾经感慨地对我说:“这本书的版式设计是王震宇做的,在那个时期他就有这么超前的设计意识,实在令人钦佩。”我看过这本书,这确实是一本内容和设计堪称完美的优秀科技图书。

王震宇确实是一位优秀的美编,1989年他主持设计了我社重点图书《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科技成果选集(1949-1989)》,1990年参与设计了大型画册《北京亚运建筑》,他的一些图书还获得了装帧设计奖。

王震宇一直也是一位称职的职工,十多年前,王明东曾给他这位部下的年度考核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对工作满腔热情,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善于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自身素质较高,年年超额完成定额指标。”

就是这样一位在美编岗位上“年年超额完成定额指标”的职工,换了一个岗位后,却成了出版社的“负担”,成为需要别人“背”的“累赘”。这就好比一条在水里能自如畅游的鱼儿,把它拎到岸上比赛跑,结果可想而知。

王震宇在2005年年度考核表短短的个人总结里,留下了这么几行字:“前路未有穷期,革命尚未成功,吾辈尚需努力”。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伤感?迷茫?无奈?拟或是自责?自勉?自嘲?其间的苦痛和酸楚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体味。

王震宇一定是对被“分流”有切肤的体会,他在征文中指出“‘冗余’不能简单看作多余,‘冗余’具有‘候补’‘替代’的作用”。他是这样分析“冗余”的成因:“由于历史、更多则是人为的因素,如机构的调整与设置不是以生产和业务需求为中心,且无长远建设规划,决策者随意很大,甚至个人的好恶、感情因素乃至利益关系掺杂其间……其直接后果是管理层面上的薄弱甚至混乱,岗位职责界定不清,人员没有合理的分流又何谈安置?人有其职又无岗可上,‘冗余’之名己所不欲,又奈之如何?”

还是在“出版社转企改制人员安置座谈会”上,有职工进言:“每一个人都是人才,就看你把他用在什么位置上”。王震宇和这位职工的这些肺腑之言,对我们这些手中掌有职工岗位调配权的社领导来说,当是警言。

正是身处这种境遇,王震宇开始用征文为其他有过同样境遇的职工仗义执言,开始为我社的转企改制建言献策:“如果我们以国家和集体的安定团结为大局,以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壮大为灵魂,以生产和业务需求为核心,以我社长远建设规划为蓝图,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出发点,如果上述要素被各层管理者及每个员工接受,冗余人员的产生当从何而来?分流与安置又何难之有?”

重温王震宇这些滚烫的文字,我对他倍生敬意。

然而,天不假人。王震宇上月底已经离开我们去了,而且走得是那样的突然,那样的意外。

谨以此文沉痛悼念王震宇同志。

深深地怀念着,我们的战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47-386806.html

上一篇:如何准确、精炼表达出版社的出版理念
下一篇:我们为什么出版《纪念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文集》
收藏 IP: .*| 热度|

10 武夷山 陈龙珠 罗帆 吉宗祥 吕喆 陈湘明 李学宽 高建国 侯成亚 李璐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