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qing1961 读好书明是明非明理, 效前贤做文做事做人。

博文

科技工作者的自律和他律

已有 3685 次阅读 2007-6-27 11:54 |个人分类:科坛漫步|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评论, 科学道德, 学术风气, 科技环境

       当前我国科技界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和学风浮躁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些不端行为和浮躁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科学和科技工作者在社会上的崇高信誉,而且给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后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消除学风浮躁现象,不仅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自律,更需要加强科学道德教育、建立并完善社会监督和惩戒机制、营造宽松良好的学术氛围等他律手段。 

       科学研究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是追求真理、造福人类。如同从事刑警职业就意味着必须每天勇敢地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流血牺牲现实一样,科技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岗位操守应该是:绝不弄虚作假,尊重客观事实的诚信;不畏强权恶势,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勇敢;淡泊功名利禄,自觉造福人类的奉献;不受世俗诱惑,静心研究探索的坚忍。尽管受当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但是,绝大多数科技工作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正确的岗位操守,保持良好的学术品行,正是源于诚信、勇敢、奉献和坚忍等上述优秀品质的自律精神。因此,科技工作者的自律依然是建设健康、和谐学术生态的重要保障。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仅仅依靠科技工作者的自律,或过于相信科技工作者的自律,过分夸大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力量,是不可能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更谈不杜绝这种不端行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急功近利,科技奖励机制的商品化、实用化,以及科技工作者与其他行业人员作为谋生手段的职业角色的趋同性,都使得科技工作者要想继续保持上述优秀品质需要更大的“定力”,单纯地依靠科技工作者的自律来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作为约束、警示和惩戒手段的他律,对于防范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就显得格外地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科学院 226日发布的《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323日发布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就更具现实意义。

这三个重要文件都强调了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科学的道德准则,也即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中的自律要求;后两个文件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则处理办法;《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还给出了“建立会员学术诚信档案,对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个人进行记录,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通报”的监督、惩戒等他律措施。因此,可以说,我国科研管理部门对防范和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已经公开表明了态度,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但是,我们更希望在这些自律的文件指导下,制定出更加具体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更加具有约束、警示和惩戒作用的落实措施;否则,就像制止大吃大喝一样,出台再多、再好的文件最终也将流于形式。以建立各级学会会员的诚信档案措施为例,这里需要考虑入档人员是否能覆盖全体科技工作者,由谁来裁定学术不端行为,谁来负责学术不端行为的入档管理,诚信档案的所有信息能否科技界共享,有学术不端行为记录者将受到何种处罚,学术不端行为初犯者如何重新建立学术诚信等极为复杂、具体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管理者、法律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等共同研究确定。

我以为,在上述制度或措施尚未建立或完善的情况下,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期刊编辑部等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问题上仍然可以有所作为。以中国科协学术会刊《科技导报》为例,我刊自20062月始开辟了“学术不端行为举报信箱”栏目,凡被该栏目曝光者将列入我刊“黑名单”,两年内不录用其投寄的稿件。国家科技主管部门设立的各种研究基金,对确认有学术不端行为者也可考虑采取在一定的年限内不接受其基金申请的处罚。学术不端行为当事者随时要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付出惨重代价之时,也就是学术不端行为有望得到有效的防范或消除之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47-3841.html

上一篇:科普挂图画配诗
下一篇:咀嚼中国传统居住建筑文化——简评《中国民居建筑》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