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gjjhh   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论文、译文和教案等等。感谢您的浏览,若有收获请“点赞”;若见谬误请“拍砖”。

博文

06义利之辨的现代科学图景(1996)

已有 1950 次阅读 2015-1-22 08:48 |个人分类:已发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论文, 高金华, 义利之辨, 伦理经济学, 经济伦理学

      义利之辨的现代科学前景
            高金华
  从春秋时代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利之辨延续了二千多年。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要求人们对经济与道德的关系这一义利之辨的核心内容给予现代科学的审视。我们只有在一向侧重言“利”的经济学和一向侧重言“义”的伦理学之间寻求科学的统一性,才能突破抽象思辨的藩笼,把义利之辨由灿烂的思维火花升华为严密的科学体系。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理论共生点究竟在哪里?这一共生点只能从决定人们经济行为本质属性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从根本上说,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伦理学是研究伦理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经济关系决定伦理关系,伦理关系也制约经济关系。科学的伦理学在研究伦理关系时不能不涉及经济关系;而科学的经济学在研究经济关系也不能不顾及伦理关系。因此,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理论共生点只能是经济关系与伦理关系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共生点上能形成哪些学科体系?在这一共生点上,已经形成一门新兴学科,即商业伦理学(Businesss ethics)。(参见《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因为在这门学科中“business”的含义比中文“商业”一词宽泛,所以有人又译为经济伦理学。(参见《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5年第5期)“欧洲经济伦理学网络”组织创始人之一、世界第一部《经济伦理学百科全书》主编、美国诺特·丹姆大学教授G.恩德勒认为,“商业伦理学面向实践的中心任务”是“为在所有的商业层次上改进整个决策过程的伦理质量而做出贡献”;商业伦理学的发展“需求”一种采用“伦理学相关方法”的经济学。从中可以看出,商业伦理学或称经济伦理学本质上属于伦理学的科学体系。它和政治伦理学、军事伦理学一样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笔者认为,在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共生点上还会形成一门新兴的经济学──伦理经济学(Ethical economics)。无论从历史和现实上看,这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面临着重重困难。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经济学创立于资本主义社会。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经济学是一门“专讲赚钱方法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564-565页)它并没有给道德留下地盘。但是,伦理经济学的形成是经济、道德和科学进步的必然产物。从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来看,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生产者的信誉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生产者要想在市场上长期立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考虑消费者的道德期望。从科学发展来看,不但经济伦理学呼唤与之合作的伦理经济学,而且其它经济学科的发展也为伦理经济学的形成创造了理论条件。心理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早已确立。研究人的经济行为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伦理关系对经济行为的制约作用,研究心理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不能不涉及人的道德心理。经济科学本身的发展必然要把视角放宽到长期被它所忽视的道德因素上来。伦理经济学必将成为研究社会伦理关系对经济发展制约作用的一门新兴经济学科。
  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的专业职责和共同使命是什么?伦理经济学和经济伦理学是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的两个边缘学科。它们从不同角度所共同研究的经济关系和伦理关系之间的关系,是比两种关系本身更复杂的高层次关系。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既有不同的专业职责又肩负着共同的使命。
  经济学家的着眼点是经济发展。伦理经济学要研究伦理关系是怎样影响经济活动的,道德因素是怎样制约经济发展的;如何帮助人们运用道德的手段去实现经济目标,如何促进整个社会致力于道德理想的经济发展,是经济学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伦理学家的着眼点是道德进步。经济伦理学要研究经济关系是怎样决定道德观念的,经济发展是怎样制约道德进步的;如何帮助人们运用经济手段去到达道德目的,如何促进整个社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道德进步,是伦理学家责无旁贷的义务。
  经济关系和伦理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了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专业职责的统一性。促进经济和道德的协调发展,是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的共同使命。
   原载:《文汇报》1996年5月15日第10版(学林专版)(责任编辑:施宣圆)
   投稿标题:义利之辨的现代科学图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22151-861710.html

上一篇:05政治理论教育应给人以方法(1995)
下一篇:0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1997)
收藏 IP: 223.74.11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