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按标题搜索
《非线性动力学》序言
2009-3-2 13: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中的非线性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有必要在工程专业开设非线性动力学课程。这门课程要求工程专业研究生掌握非线性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并能初步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中的各种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同时也为深入研究非线性动力学提供必要的基础。 ...
个人分类: 著述前言|7646 次阅读|没有评论
《非线性动力学》绪论
热度 2 2009-3-1 14:48
0.1 动态系统 狭义而言,动态系统为依据力学原理所建立的描述机械或结构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组。一般地,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工程、物理、生物、社会等系统也都可以称为 动态系统 (dynamical system) ,简称 系统 (system) 。 状态 ...
个人分类: 著述前言|1424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135年前的理论力学教材:The Elements of Natural Philosophy
2009-3-1 14:39
1 引言 力学教材的变迁也是力学史内容 。本文拟考察一本历史上的力学教材 ,该书的作者是 Lord Kelvin 和 Tait 。今年也恰是该书的主要作者 Lord Kelvin 逝世 100 周年。就该书的题材而论,比较接近现在的理论力学教材。当然,内容和表述已 ...
个人分类: 往事钩沉|62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趣味刚体动力学》评介
2009-2-28 09:30
作为大众力学丛书的新书, 刘延柱 教授著述的《趣味刚体动力学》最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图 1 ) 1 。将刚体动力学这门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的力学分支学科用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阐述,它的意义正如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 ...
个人分类: 书文评论|8077 次阅读|2 个评论
《非线性振动》绪论
2009-2-27 11:20
0.1 非线性振动的研究对象 在自然界、工程技术、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物体的往复运动或状态的循环变化。这类现象称为 振荡 。例如大海的波涛起伏、花的日开夜闭、钟摆的摆动、心脏的跳动、经济发展的高涨和萧条等形形色色的现象都 ...
个人分类: 著述前言|12090 次阅读|没有评论
《非线性振动》序言
2009-2-27 11:0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振动问题已成为各个工程领域内经常出现的重要问题。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动态测量技术的进步也为复杂振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因此振动力学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机械、航空、土建、水利等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在振动力学或与振动力学有关的其它课程中,已经获得了以线 ...
个人分类: 著述前言|5763 次阅读|没有评论
振动力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2009-2-27 10:58
摘要 :本文总结笔者开展的振动力学双语教学工作。首先探讨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目标。随后介绍教学班、教材选用、教学内容和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所采取的措施。最后分析了学生的意见反馈。 笔者分别在 02-03 年度冬季学期和春季学期进行了双语教 ...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5647 次阅读|没有评论
非线性动力学发展历史概述
2009-2-26 17:57
人们对非线性问题的认识至少可以上溯到 1673 年 C. Huygens 对摆的研究,他观察到单摆大幅摆动对等时性的偏离以及两只频率接近时钟的同步化两类非线性现象。 1687 年 I. Newton 发表的运动定律表明动力学问题本质上是非线性的。但直到本世纪 30 ...
个人分类: 往事钩沉|1115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提高振动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若干尝试
2009-2-26 17:49
在承担本校理论和应用力学专业本科生振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高教学质量进行一些尝试,主要有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形成教学风格。 1 教学内容的更新 &nbs ...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471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理论力学》绪论
2009-2-26 17:39
§ 0.1 理论力学的内容 力学是描述和预测固体和流体位置和形状随时间变化的科学。 位置和形状的变化也被称为机械运动。位置和形状 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包括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的运动。更复杂的变化形态,如物理、化学乃至生物活动,也包含位置和形状的 ...
个人分类: 著述前言|7295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