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初态敏感性的形象描述1----中国文化中的混沌漫谈11

已有 2971 次阅读 2014-3-16 16:34 |个人分类:科研科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混沌, 尚书, 礼记

儒家经典《书》和《礼》

 

  所谓初态敏感性,是指开始时候存在的微小原因,导致后来形成巨大的结果。初态敏感性是混沌概念的最重要内涵。尽管古人并不知道初态敏感性的科学概念,但类似的现象在中国古籍中有多处描述。

 

   《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是儒家的五部经典。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立五经博士,专治前述“五经”。由此奠定了“五经”在儒家经典中的尊贵地位,同时也意味着取得了统治者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在历史演化过程中“五经”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权威性的典籍。

 

   “五经”之一的《尚书》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构成与《诗经》并列的文体类别。由于该书绝大部分是处理国事的公务文书,现在认为是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尚书·盘庚上》用火焰燎原比喻谣言传播:

   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语,恐沈于众?若火之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这是盘庚告诫群臣的话。盘庚是商朝的第二十位君王。为避免水患,复兴殷商,他主持迁都。此举遇到了部分臣民强烈反对,有大臣甚至散布谣言。盘庚那段话的意思是,你们有话为什么不告诉我,却用流言蜚语相互煽动,恐吓蛊惑臣民呢?就像大火已在原野上燃烧起来,使人无法面对接近,还能够扑灭吗?顺便一提,学者们不仅应用非线性数学工具建立了火焰扩散理论,而且也在用非线性动力学和网络理论分析谣言传播的过程和特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的扩散过程被认为具有初态敏感性。

 

   “五经”中的另一部《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该书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被宋代理学家选出与《论语》和《孟子》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乎是传统中国文人的必读书。《礼记·经解》用这种初态敏感性提醒为人修身细节的重要性: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厘,缪以千里。’此之谓也。

意思是说,礼仪的教化防微杜渐,能防患于未然,让人不自觉地趋善避恶,因此先王很重视。正如《易》所说,君子开始就谨慎从事,否则开始毫厘之小的差错,可能扩大为千里之大的谬误。注释中称引文来自《周易·系辞》。《汉书·司马迁传》中也引用《易》的“差以豪,谬以千里”。但该引语未见现存的12章《周易·系辞》。现在常用“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这种初态敏感性现象形象地说明混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0220-776475.html

上一篇:唐宋诗词中的混沌3----中国文化中的混沌漫谈10
下一篇:初态敏感性的形象描述2----中国文化中的混沌漫谈12
收藏 IP: 116.232.61.*| 热度|

1 jpx72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