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关于“论文查重”答记者问

已有 5607 次阅读 2014-9-4 08:24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科研, 论文查重,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

      笔者于2014年6月接受了记者采访,回答了记者提出的一些问题。这个采访与笔者在科学网上的两篇博文《谁来规范学术规范?》《再说谁来规范学术规范?》密切相关。

问: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本身的设计的初衷在于通过技术手段来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但是在现实的运行中,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成了一些“文抄公”试错的工具。反检测规避抄袭风气在传播,网上甚至开始热卖“论文检测系统”,对此,您是如何看的?请您结合您遇到的实例谈一下?

首先需要肯定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具有“正能量”的,对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起到了一定帮助。学术不端的各种行为中,文字复制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据《科学时报》2009年12月11日的报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杂志社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大量国际学术文献为全文比对资源,对3200多家期刊编辑部累计上传的92万多篇稿件进行的学术不端文献的统计结果,仅仅文字重合率在30%以上的文献就达近10万篇。据‘中国知网’对已发布的期刊文献的检索,发现大量存在文字重合率超过30%的文章。”当前的“极端”行为,个人认为是“阶段性”的。其根源在于学术规范、学术评价、学术管理与商业利益(个人或机构)等诸多现实“问题”混搭在一块,呈现了诸多“乱象”。

问:您觉得现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商业利益绑架学术。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国内外有很多家。国内影响比较大的是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开发的系列产品,万方数据、超星公司等诸多数字资源商也开发了同类产品。除此之外,还有“民间”力量也涉足这一领域,“分一杯羹”。学术规范、学术评价、学术管理等方面本身问题重重,再与各方商业利益纠结在一起,各自都遵循最省力法则,都追求利益最大化,有些矛盾难以调和或无法调和,相关问题也就冒出来了。

问:您在文章中提到目前检测存在的一些“潜规则”阻碍了学术的创造和发展,您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我文章中的原话为“当前的不端检测系统的一些’潜规则’,加引号的直接引用或不同字体突出显示的引用几乎完全失效”,这其实是说学术不断检测有其可取性,但毕竟是机器检测,智能化程度不够。更多的“潜规则”,个人了解非常有限。补充两个“潜规则”事例。其一是关于学术期刊方面的。不同刊物有不同要求,而且设置“阈值”还有较大区别,比如有的10%,有的15%,有的30%。有些刊物确实是直接根据检测结果退稿,因为cnki对期刊方面有约束(比如抽检超过一定比例,期刊方面需要承担相应“后果”的),期刊方面也是身不由己。其二是关于高校毕业生论文检测方面的。不同的高校对文献复制比的要求不同,比如有的5%,有的10%,有的15%,有的40%……还可能同一高校内部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这样就可能存在种种“隐患”,比如有的人毕业论文“过关”了,换个视角观察不见得过关。以上种种情况,对学术的创造和发展是有阻碍的。

问:您在文章中说,“检测系统比较机械,而且系统中的文献来自非公开出版的文献等等,期刊的难处在于有上级和第三方机构以此来考核,往往被绑架,最终的受害者,当然是作者。”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这句话,笔者是引用一家CSSCI来源期刊副主编的话。大概的意思是检测系统“机械化”程度高。检测系统中的文献来源有的是非公开出版物,比如学术博客资源,部分学者写学术博客,博客中呈现的内容,正式写进论文时,也会算在复制比中,如果博客用的是笔名,检测系统“认”不出来,连自引都不能算,也就是涉嫌抄袭。学术期刊方面要应对上级主管部门和第三方机构(比如中国期刊方阵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等的遴选机构)的考核,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可能是其辅助工具,当呈现“问题”时,有时不好解释甚至根本没有解释的机会。因此说学术期刊方面是被绑架的。学术期刊方面考虑到这种情况,部分期刊采取的对策是,初审环节根据不端检测系统结果,超过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各家期刊有所不同)直接退稿,因此说作者是“最终受害者”。

问:您在文中写道,“当前马上要进入学术不端检测的旺季,学士、硕士、博士,几乎士士均得试试,大多数至少检测一次(甚至3次以上),要花费不少人力、财力、物力。”学校图书馆为什么不能帮助学生进行检测,害得学生要舍近求远,消耗了财力物力不说,还有可能导致自己的论文外泄。

高校学位论文中的“学术不端检测”工作,它本身涉及人力、财力、物力。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要花钱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产品有多家,认可哪一家,是需要“有关部门”去综合评判的,对学术不端检测的文献复制比要求也没有统一标准,实践中工作强度也是相当大的(检测时间比较集中,如果遇上检测系统不堪重负,罢工或窝工就更闹心了)。学术不端检测工作是需要高校层面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关工作很多学校与图书馆的联系并不大。更多的是学位办、教务处等职能部门承担,图书馆承担此项工作的也有一些,但并不普遍。笔者所在学校是由图书馆辅助教务处进行此项工作,图书馆进行系统的管理与培训工作,实际检测工作由教学院系指定专人负责,也就是图书馆并不给学生提供此项服务。此项工作,在不断改进,比如费用大幅降低了,且不限篇次(实际工作中,我们还是做了约束,每个学生给两次机会,主要是“科学管理”的需要。上一年是限篇次的,1:1.2的毕业生比例有关教学单位分配。)。导致论文外泄,主要是相关管理与服务欠规范导致。

问:您在文中写道,“任由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来‘规范’学术规范是不靠谱的!首先其依据的‘界定标准’就不靠谱。”您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这里说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指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研发的。其界定标准为“学术期刊论文不端行为界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 ”(http://check.cnki.net/Article/rule/2012/12/542.html)发布显示的时间为2012年12月28日。我认为该标准理论完全正确,但实际操作起来存在困难。该标准暂未正式成为法或标准(国家、部委或行业),合“理”不合“情”。界定为学术不端需要有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应该容许一个可以接受的度,而不是随随便便上纲上线。当前的实际情况是,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研发的更多的代表的是“一家之言”。其它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各自有其自身标准,而且还很可能是“永远的beta版”。

 

 

延伸阅读:
1 论文查重乱象背后的“生意经”
http://www.jyb.cn/high/gjsd/201409/t20140903_596392.html
www.jyb.cn 2014年09月03日 作者:刘博智 宋伟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2014年9月3日第5版
2 《中国教育报》电子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09/03/node_6.htm
2014年09月03日 星期三 第05版:新闻·深度

3 谁来规范学术规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775697.html
4 再说谁来规范学术规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776236.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824808.html

上一篇:安心与心安
下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17期 20140905)
收藏 IP: 221.178.188.*| 热度|

4 姬扬 许培扬 张文军 陈冬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