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儿飞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ijieleng 记录心情和经验 建起人生的大楼

博文

"顶天立地"——如何立地

已有 4015 次阅读 2009-2-14 11:20 |个人分类:学术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应用, 调研, 学术创新

        做研究讲求“顶天立地”,这是我的博士导师唐焕文经常说的话,“顶天”大家都比较清楚,就是做他人没研究过的问题,或者用了、创造了新方法、或者有了新结论,但是“立地”很不容易,我一直认为必须满足两点,首先,所研究的问题必须是来源于实际的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或者衍生的方法等关键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具有交叉学科的融通能力的人才,比如,粮食物流问题现在是各省乃至国家的重要问题,但是既懂粮食,又懂物流的人很少,这种人才就成了稀缺资源,其实,本质上是缺少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的人,比如,粮食研究领域中,谁能快速掌握新兴的物流知识,谁就是稀缺人才。所以,立地的人才必须是在一个领域有着长久的研究经验,同时又具有快速接受新理论、新技术,并融会贯通的人。其次,研究的问题的产生应该部分来自调研,研究结论的应用也应该用于实际,这里,问题多多,说到调研,这是所有学生、甚至是青年教师的软肋,问题有多方面的,不只一个被调研单位的领导反映,学生眼高手低,同时,问的问题无法听得懂,不得要领。归结起来,就是学术研究领域用的是规范的学术用语,专业名词,而实际领域所用名词,往往滞后研究领域的发展。比方说,调研时问:您的大米供应链是如何集成的?没人听得动。但是如果换一种问法,问你这大米的产、加、销是通过何种方式整合的?谁说了算,流程是什么?估计会给你一个明确回答。另外,高校教师支农,也要讲究方法,你的理论思想、方法再好,不能传播出去也是没用,我的硕士导师徐仲儒经常告诫我们,要让小学生都能听明白你讲的东西。所以,“立地”往往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重要性的支撑,这是非常重要又非常艰难的过程,我经常告诉我研究团队的同仁和学生,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术和应用两个领域里穿梭的能力,不要急,10年训练不长,20年才有可能游刃有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146-214948.html

上一篇:博客搬家落户完毕
下一篇:调研跑点一周
收藏 IP: .*| 热度|

2 尚松浩 曹聪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