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志的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wenzhi

博文

[转载]科研资源的科普开源:途径与方法

已有 1218 次阅读 2023-7-30 10:02 |个人分类:科学普及|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原创 士心 士心察观 2023-07-30 09:52 发表于北京

图片

      提要:开源科普已经成为新时代科普发展的必然走向。科研资源是指为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各种物质、设备和信息等资源,这是科普优质的科普题材和科普内容, 是从事科普创作、开展科普活动和开发科普产品开发的良好基础条件。科研资源的科普开源,不仅可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科研机构,而且还将使当代科普变得更生动、更有场景性、更有吸引力、更有生命力。(全文3000字,阅读约需5分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开放科学发展迅猛,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等的加持,开源科普已经成为新时代科普发展的必然走向。开源科普是指将科学知识以开放的方式共享给公众,打破科技知识壁垒,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参与科学领域的讨论与研究。科研资源是科学内容的宝藏,是科普开源的主要方面。科研资源的科普开源,是科普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科研资源,乃科普的宝库

       科研资源是指为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各种物质、设备和信息等资源。我国是世界研发大国,财政科技投入增长迅速,每年立项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达数万项,一批批优秀的科技人员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从事各类有效的科技研发活动,建成大批科研设施和重大装备,产出大批科研成果。这些都是科普优质的科普题材和科普内容, 是从事科普创作、开展科普活动和开发科普产品开发的良好基础。科研资源的科普开源,不仅可以让公众更好地了解科研机构,而且还将使当代科普变得更生动、更有场景性、更有吸引力、更有生命力。科研资源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类型多样性:科研资源的种类繁多,包括实验设备、实验室场地、材料试剂、数据集、文献数据库等。不同的科研领域和研究对象需要不同类型的资源支持,满足不同科研需求。

      ——价值昂贵性:科研资源通常需要大量的投入,并且往往价格较高。如,昂贵的科研设备、高质量的试剂和材料等都需要大量经费支持。这对于科研单位和研究者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通过科研经费的申请、合作项目的开展等方式获得所需资源。

      ——特有稀缺性:科研资源有一定限度,包括数量和供给的限制。某些稀缺资源如人才、稀有材料等更加有限。此外,一些科研资源可能只被特定机构或组织所拥有,限制了其他科研人员的使用。

      ——利用时效性:科研资源的时效性要求高,尤其是对于实验室设备、数据集、文献等。很多科研资源存在使用寿命的限制,随着时间流逝其性能和有效性可能逐渐降低,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新。

      ——互通共享性:科研资源具有一定的共享特点。科研界普遍倡导资源共享,鼓励研究单位和研究者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与合作。共享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并且有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互通和进一步发展。


图片

      二、科研资源的科普开源途径

       科研资源的主要类型涵盖了各种方面,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其科普开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科技人力资源:科研人员是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他们的知识、经验和研究能力对于科研成果的获取和创新至关重要。这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博士后等,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才能不仅在科研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且也是科普工作的生力军。

      ——科技物质资源:物质资源包括实验设备、实验材料和研究用品等。科研实验通常需要使用各种设备和材料来完成实验设计,并获取实验数据。这些资源包括化学试剂、实验仪器、生物材料等,对于科学研究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科普的必要场景和条件。

      ——科技投入资源:科学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来支持实验、设备购置、研究人员薪资以及研究成果的发布和宣传等。财务资源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企业赞助、科研基金等。充足的财务资源能够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为科学研究和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技术数据资源:科研活动中的技术资源主要包括先进的研究方法、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能够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如,基因测序技术、计算机模拟软件和数据挖掘方法等对于生物医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科普具有重要影响。

      ——科技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科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文献、期刊、数据库、网络资源等。科研人员需要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相关文献和数据,以便了解前沿动态、开展深入研究和论证。通过利用网络和信息系统,科研人员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并进行文献检索、数据查询和合作交流,为科学研究和科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图片

       三、科研资源的科普开源方式

       科研资源的科普开源,需要科研机构或科研团队敞开心扉,在不影响科研和泄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科研资源,将科普由被动做变主动去做。

      ——纳入职责范畴。科研管理部门可以把科研人员开展科普活动、参与科研成果科普转化纳入评价考核中,激发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积极性。科研团队组成中可以吸纳科学传播专业人员参加,在科研的同时同步开展科普。

      ——科普著述讲座。在科研之外,科研团队和科研工作者结合自己从事的科研课题,可经常到科技馆、大中小学做科普讲座,在各类科普杂志和公共媒体上发表科普文章,做一些科普著述等。科研机构、课题组或科研工作者也可以主办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主动推送丰富多彩的科普文章,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关注自己所从事的科研,增长见识,大开眼界,产生兴趣。

      ——科技网络传播。学术期刊和论文数据库是科研资源最主要的存储和传播平台之一。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和数据库可以使科研成果免费或低成本地被全球范围内的科研人员、教育机构和公众获取。公开发表研究成果的方式能够加速科研进展,同时方便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引用和分享相关研究。科研数据的共享对于实现科研资源的开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科研数据共享平台,科学家能够向其他研究人员和公众提供他们已经获取或生成的数据。这促进了不同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并为教育、行业和政策决策等领域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科普开放活动。可以设立机构或实验室“公众开放日”,定时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大型科学装置、展览室(馆)、标本馆等科研场所,让公众零距离接触科研,促进公众对科研过程的理解。科研人员可以参与科普活动、讲座、工作坊等,向公众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成果,回答公众的疑问,提供科学解释和意见。公众也可以通过与科研人员的互动,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拓宽自己的科学视野。

      ——发布科研报告。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是科学家相互交流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科学家在会议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这对科研资源的开源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许多学术会议和研讨会还将会议论文集和演示资料等资源公开发布,让更多人获得和使用。科研机构或课题组发布科研报告,这其实也是一种高级科普,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科普资讯,借助多媒体、科学展示等方式将科学知识传播给广大公众,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还可进一步碎片化和通俗化,形成科普文章、科普书籍或科普视频,就能发挥更大的科普传播作用。

      ——分享科研过程。科研工作者特别是著名科学家、科技专家可以把自己丰富的科研经历写成传记,也可以让公众分享和感悟到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科研资源中的实验设备、技术和方法可以用于设计和开发科普场景,以帮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科学原理和过程。如,建立虚拟实验室或展示中心,进行实验演示和互动体验,让公众参与科学实验,提高他们对科学工作的兴趣和参与度。

      ——合作科普项目。科研团队也可以与科技社团合作,借助学会的科普团队力量和平台,开展科研资源的科普创意开发,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产品,如科普文章、科普图书、科普视频节目等,联合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科研团队和媒体或者和专业做科普的人士结合起来,科普效果会更好,新媒体和新的传播手段在科学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长征七号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等一些科学事件,通过网络直播,远超过传统媒体的受众人数,因为新媒体所能呈现科学真实的图景,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科学。


图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2814-1397190.html

上一篇:[转载]“新无知群体”:科普亟待重视的特殊对象
下一篇:[转载]根思维,勤于道:发展规划类代拟文稿生成攻略
收藏 IP: 111.192.10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