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置顶 · 再论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人工智能
热度 4 2021-6-5 15:21
收稿日期: 2020-08-10 作者简介: 吕乃基( 1945- ),男,上海市人,教授,研究内容: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知识论,全球化。 摘 要: 世界1必然突破自己的“界”,由螺旋式演化和发散-收敛生成新的自然界。世界3的演化路径,其一跟随由世界1生成世界2的脚步,行将突破;其二,以某种方式延续发散-收敛- ...
个人分类: 科技|10255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4
电影音乐中的普适性知识和地方性知识——兼及真善美
2025-4-28 08:57
吕乃基 电影的配乐一般有两种情况,根据情节配乐,以及选用现成熟知的名曲,这里就存在地方性知识与普适性知识的关系。前者的典型如《冰山上的来客》和《辛德勒的名单》,配乐与情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电影经特定故事揭示普适性知识,就特定“故事”而言是地方性知识,为描述特定故事的电影而创作的音乐在此意义上也是 ...
个人分类: 音乐|251 次阅读|没有评论
AI与人类的未来——从味觉的兴盛说起
2025-4-13 15:17
吕乃基 “AI与人类的未来 ” ,这是太大的题目;幸好,从小处味觉的兴盛说起。 AI一往无前的发展中也包含了人类信息输入输出全部途径的进步: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甚至某种意义上的直觉 ——涌现,或“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还增加了人类所不具备的数据/字符/代码的输入输出。目前看来,AI的视觉和听觉在 ...
个人分类: 认知科学|414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什么是“原地方性知识”
热度 2 2025-4-3 06:21
吕乃基 摘 要: 知识在内容上涉及人与自然、人际和人己三大关系,大致相应于普适性、地方性和个人知识,三种知识相互渗透。地方性知识实为群体性知识。知识因认识过程而异。原地方性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不是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知识。原地方性知识因其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而具有特定的时空观:在空 ...
个人分类: 认知科学|5259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高被引”有感之二——为什么是这4篇?
热度 3 2025-1-7 10:43
吕乃基 拙文 “成为‘高被引学者 ’ 是什么感受? ” 上传后,图书情报专家王启云老师光临并作专业评论(王老师评论全文请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1467136.html ): 根据笔者对其理论与方法的了解。我来 “解读”一下,供参考。 吕先生能入选,有实力,同时 ...
个人分类: 认知科学|577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成为“高被引学者”是什么感受?
热度 1 2025-1-3 06:54
吕乃基 近日,在网上看到 “30186人!2024年度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全名单” https://mp.weixin.qq.com/s/OrWZtwtm7LMLTei1P8rThg ,没打开看。心想我退休已 12年之久,退休后虽然也断断续续写了一些文章,其中投学术期刊者也尽心尽力,但在数量上是下了一个台阶,“高被引学者”,与我无关。日前 ...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553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9 0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