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置顶 · 再论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人工智能
热度 3 2021-6-5 15:21
收稿日期: 2020-08-10 作者简介: 吕乃基( 1945- ),男,上海市人,教授,研究内容: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知识论,全球化。 摘 要: 世界1必然突破自己的“界”,由螺旋式演化和发散-收敛生成新的自然界。世界3的演化路径,其一跟随由世界1生成世界2的脚步,行将突破;其二,以某种方式延续发散-收敛- ...
个人分类: 科技|8385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3
不对称的双刃剑——科技双刃剑辨析之三
热度 3 吕乃基 2011-8-22 09:48
吕乃基 不论指向何处,科技双刃剑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不对称”。不对称有五个含义,分别为时间不对称、空间不对称、可预见性不对称,在大多数情况下,剑与持剑者的知识含量越来越不对称,以及对“双刃”的价值判断不对称。 时间不对称 ,指当下的积极效应与滞后及长期的消极后果。自第一次工业革命 ...
个人分类: 科技|5977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科学技术“双刃剑”辨析
热度 2 吕乃基 2011-8-15 09:54
吕乃基 关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说法已有时日。本文试图澄清一个争议:科学技术自身是双刃剑,还是因使用者之故,客观上取决于科学和技术在由自然到社会的生成过程中的位置,取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及由此承载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主观上在于研究者对科学技术的自然性或社会性的强调。提出一个观点: ...
个人分类: 人文|860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现代科学的一体化和历史化
热度 1 吕乃基 2011-5-5 08:46
吕乃基 随意翻开一本科学史著作,查找对 20 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描述,随意阅读一篇述及当代科学特点的论文,大抵有这样的观点:一体化。博主赞同这一点,但有必要对“一体化”做进一步梳理。同时认为,一体化的本质是历史化。 一体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门学科在研究中日益贯穿整体观点,二是各门学 ...
个人分类: 科技|422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申报“申报学”
热度 9 吕乃基 2011-3-11 22:38
吕乃基 申报“申报学”。本视为如同游戏,仅发一篇博文耳。因用了一份标准的格式,写着写着,却发现似乎真的可以做成学问,渐渐严肃起来。于是行文即处于谐庄之间。网友或觉有趣,可一笑了之,或觉可行,望添油加醋,添砖加瓦。这样的课题,会批吗?谁来批? 二、课题论证 ...
个人分类: 简介及学术方向|5456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9
社会中的“最小作用量定理”
热度 15 吕乃基 2011-2-3 10:39
吕乃基 最小作用量定理被认为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定理, 是物理定律的定律,是一切其他普通物理定律的基础。“在如此多的废墟中间,还有什么东西屹立长存呢?最小作用量原理迄今未经触动,人们似乎相信他会比其他原理更久长。事实上,它是更加模糊,更加抽象。”(庞加莱)。有人甚至这么说,人活 ...
个人分类: 杂谈|8377 次阅读|31 个评论 热度 15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4),双刃剑
热度 1 吕乃基 2010-11-23 17:24
吕乃基 技术对知识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向的影响也有两面性。例如,技术范式使工程师和企业的目标一目了然,但易于走向僵化,遮蔽了圆柱体外的景象。以摩尔定律为例, Intel 自身也一度受摩尔定律的困扰。摩尔定律曾经成了公司的面子,为了不从摩尔曲线上滑落,需要尽一切力量去维护定律。 Intel 必须 ...
个人分类: 科技|6120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3),技术影响知识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向
热度 1 吕乃基 2010-11-8 15:12
吕乃基 技术发展的路径在某种程度上规定、左右了知识发展的道路。首先,为科技黑箱的正常运行所制定的规则无疑参与新知识的创造过程。科学越来越离不开技术,也就是规律的发现越来越离不开观察和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与相应的规则。规则会影响规律的发现甚至科学的进程。 从获取有关对象的信息,操控对象,到数据 ...
个人分类: 科技|534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1):技术是知识的集成并构建知识的平台
吕乃基 2010-9-30 08:29
吕乃基 知识爆炸是当代社会的一大特征。知识的不断增长与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间存在矛盾。如何对海量的知识进行选择和应用,以泛舟于知识的海洋? 科技黑箱 有助于克服这一困境。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贮和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 ...
个人分类: 科技|506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