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改变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永远比改变结构本身更简单?

已有 3842 次阅读 2016-6-29 07:48 |个人分类:人生感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维特根斯坦, 结构, 河水, 河床, 规训

吕乃基

维特根斯坦曾以河床与河水比喻一个社会的体制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河床大致相应于体制,河水相应于生活在这样体制中的个人的行为。前者规范后者的流向、流速和流量;要是河床过于狭窄、弯曲、阻隔,或者松软,河水也会改造,如截弯取直,留下一段脱离主流的牛轭湖,甚至冲垮河床。

对于这样的隐喻,博主一直深以为然,直至看到本文标题的一行文字。

改变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永远比改变结构本身更简单

猛一看,真是说的太好了。情况不正是这样吗?都说这社会、制度、体制如何如何,然而谁都无能为力改变。于是谆谆善诱者大概就会这么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云云。

结构是必要的,使社会生活正常运行,否则社会将陷入混乱;然而结构总有缺陷,同时结构会走向僵化。在个人进入社会之时,一方面顺应其正常部分规训自我,这是每个个人都需要经历的社会化过程;另一方面要改造其缺陷,以及打破其僵化。不过现在的情况是,顺应过度而改变不足。

看看高校中的职称评定、课题申报、各种奖项、荣誉称号吧。在得到之前怨声载道,不得已,改变不了结构,于是只得一边抱怨,一边顺着走。如此这般,一步步不也走向高位吗?

再看官员的晋升,又何其难也。不过只要“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

几乎人人要过的“鬼门关”,中国的高考,多少人诟病,又有多少违背常理的故事,一咬牙,不也过来了吗?

不要埋怨,关键在于改变自己。

然而且慢。

正是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自己的本性和初衷正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改变,渐次被结构中不尽合理的部分所规训和同化,进而成为其一部分。

在高校,一旦功成名就,便开始评审他人,职称、论文、课题、奖项,多少人前来求情,疏通关系。后进纷纷前来要求合影,称颂,德高望重……

在官场,一旦熬出头,当年的雄心壮志不知还留有几分。大权在握,一览众山小。多少年忍辱负重,需在后来者身上捞回本息。

再看高考。在多少学生进北大清华一二三本,多少家长重金购买学区房,多少高中瞄准黄冈启东人大附中,即使落榜,还有毛坦。在多少人多少学校违心改变自己的过程中,以高考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越发强悍。

问:改变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永远比改变结构本身更简单?

答:是更简单。然而其结果是,自己到头来被结构中的不合理部分所改变,进而成为其一部分。

一个推论是,老龄化社会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劳动力短缺,而在于老人基本上都被社会结构所同化,整个社会因缺失改变推进社会结构的动力而陷入停滞僵化。

回过头来再看维特根斯坦的隐喻,out了。河水竟然可以成为河床的一部分!讨论社会,还是要考察结构与个人的关系,还要再加上功能和环境等因素。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987403.html

上一篇:原始文化:既没有科学,也没有相对于科学的文化
下一篇: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雷洋尸检报告与百位诺奖获奖者联署公开信
收藏 IP: 58.34.164.*| 热度|

15 郑小康 武夷山 彭思龙 刘炜 陈楷翰 白龙亮 徐令予 鲍海飞 逄焕东 赵建民 蒋永华 魏焱明 伍光良 zhouwangpu xiyouxiyo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