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吕乃基关于技术的博文一览 精选

已有 5516 次阅读 2016-5-30 07:52 |个人分类:简介及学术方向|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学网, 科学技术哲学, 微信群

   有了微信和微信群,仿佛在一夜之间,博主就与众多科技界的青年才俊建立了联系,加入了多个微信群,如SME-Talk信息技术领域群、SME-Talk生物医学领域群、AIE实验室专委群、e科网1-青年学者联盟1群、AI与人类未来关系研究一AIE实验室,等等,以“科学与哲学?技术终将突破人的界限”为题,在|SME-Talk科技沙龙做了一次嘉宾,还荣幸地成为“亿科创新智库顾问”。虽然如此,博主感到,自己与科技界青年才俊之间还存在有不小的阻隔,不是在群里插不上嘴,就是发的帖子乏人问津。这种情况其一在于微信群毕竟是在另一个空间,彼此间既没有一路走来共同的历史,也没有现实的交往,感到生疏势在必然;其二,彼此间的知识背景存在甚至相当大的差异。

进一步融入群里大致会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整理以往自己关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提供到群里。但是这里依然会有障碍。博主的专业是“科学技术哲学”,申报课题、发表论文、给研究生、博士生上课,强调的是深度,哲学味。这些文章,没有接触过科技哲学的专业人士会感到抽象枯燥难懂。但是眼下这是必须跨出去的一步,博主希望能够在群里得到起码的反馈,并愿意在此基础上于适当的场合,与青年才俊当面交流。这样首先是从网上的镜像来到现实世界,在当面交流中建立起某种意会知识也就是心灵上的沟通。其次是了解彼此的语言、概念和表达方式。一旦有了某些共同的语言和纽带,与群的交往再进入第二阶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群的兴趣旨归同步。当然,博主不可能直接从事科研及其产业化,如果希望对群有所贡献,必须保持自己的视角,保持与群之间必要的张力。关键在于把握张力的度。

上面提到的几个群,感到AIE实验室专委群与AI与人类未来关系研究一AIE实验室相对偏科学研究,博主打算较多介绍自己在自然观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成果(会载于在后面的博文中);对于侧重由技术到产业的过程的e科网1-青年学者联盟1群,将重点推介自己在技术哲学方面的成果(见下文);SME-Talk信息技术领域群与SME-Talk生物医学领域群,这两个群似乎科学技术产业兼而有之。

以下内容,请e科网1-青年学者联盟1群的朋友先看2与3,并按其中的次序,其他有兴趣的朋友请也按这样的次序。博主投石问路,根据反馈情况再走下一步。

这样的试探,也可以说是为科学网与微信群,为博客与微信这两大平台提供了某种可能的互动。

 

1.    总论

一体两翼——技术是一种过程 

技术中的四大关系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1):技术是知识的集成并构建知识的平台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2):技术传播知识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3),技术影响知识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向此文已经入选科学网精选博文

技术对知识的影响(4),双刃剑此文已经入选科学网精选博文 

 

2.    科学发展规律

论自然科学与自然史的关系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9577

论后现代科学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8130

论科学发展规律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0481

 

3.    技术发展规律

技术发展的规律——人工自然的角度

技术发展的U型曲线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3675

技术之树,兼及树干上的盖茨与枝叶上的乔布斯 2013-02-03 2013-02-03

高技术特征分析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2912

生物进化与技术进化 2016-03-01

人类终将突破自身的 2016-04-17

 

4.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技的背后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5227

作为自然与社会的中介与桥梁的科学技术

实验手段技术化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3846

殊途同归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 2011-07-21

科学理性、技术理性和人际理性

 

5.    产业

由特斯拉开放专利,看技术发展路径

特斯拉与魔鬼——创新的时机

当代中国的产业生态 ——技术理性的视角(一) 2013-10-08

当代中国的产业生态 ——技术理性的视角(二) 2013-10-11

当代中国的产业生态 ——技术理性的视角(三) 2013-10-14

论高技术的极限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6816

眼前一亮”1—由实施强制性技术标准衍生的产学研利益链条2011-01-25

论摩尔定律和技术范式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0917

高技术产业化与传统产业改造的桥梁

 

6.    分门别类

转基因技术与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电脑:可以编码的技术 2013-11-28

会聚技术——高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

 

7.    技术与人和社会

消费及其演化对技术发展的影响(三)垄断,还是自由选择 2016-02-15

论消费及其演化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2016-02-01

四、科学技术的原罪和人性的演变 2015-07-09

三、科学技术原罪背后的人性2015-07-03

科学技术的原罪及其背后的人性(二、技术的原罪 2015-06-30

科学技术的原罪及其背后的人性0(一、科学的原罪 2015-06-27

技术遮蔽了什么?之二:过程中的遮蔽与去蔽 2015-04-27

技术遮蔽了什么之一、因选择与否而遮蔽 2015-04-19

技术遮蔽了什么? 2015-04-15

技术和伦理:永恒的张力

科学理性、技术理性和人际理性

人是双刃剑——科技双刃剑辨析之四 2011-08-25

不对称的双刃剑——科技双刃剑辨析之三 2011-08-22

双刃剑[1]刺向何方——科技双刃剑辨析之二2011-08-1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981123.html

上一篇:供给侧改革(二):去库存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团和去产能的争议
下一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从人大附中招聘说起
收藏 IP: 114.222.238.*| 热度|

24 陈楷翰 吕喆 陈南晖 鲍海飞 庄世宇 徐明昆 王建昌 武夷山 郑小康 郭康宁 汪晓军 赵保明 代恒伟 黄永义 吴国林 周士贵 史晓雷 李颖业 赵美娣 张忆文 晏成和 zjzhaokeqin xlianggg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