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科学网七年之痒 精选

已有 14633 次阅读 2015-10-22 10:26 |个人分类:人生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科学网, 七年之痒

吕乃基

2009年,经同事介绍来到科学网,在1月29日发表了第一篇博文,至今已近7个年头。共发文856篇,点击逾238万,好友894位。近日感到与科学网的张力日盛,有必要反思7年历程。

一开始不知“博客”为何物,到渐入佳境得心应手,每隔3天左右写一篇短文已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写博客促进了对周边事物的观察,从无心到有心。以往在“走过路过”不经意间也会浮现出想法,闪过念头,写博客,就要捕捉一闪而过的思绪,让它展开,发酵成型。于是,这些转瞬即逝的想法和念头就变得有序,内化为自我生命中的一份,成为继续前行的又一块铺路石。用普里戈金耗散结构理论来说,就是在思维的随机涨落中抓住了某些环节,确定,固化,不让其随风飘去。随着这样铺路石的积累,新的路径渐次显现;看似凌乱的砖瓦也可以建起大厦。

世界这么大,我得去看看。写博客架起由个人经科学网的平台到广大网友之间沟通的桥梁。原来对同一个事物会有这么多的异见!足不出户,见识了世界,不仅是外部世界,而且是内心的世界。

由此自然产生了两种关系:与科学网的关系,以及与网友的关系。后者之一是所谓“点击率”,博主坦率承认在乎点击率。博文虽短,毕竟也凝聚了本人“一甲子”的功力,也付出了心血,自然希望有社会效益。否则也就不要开博,回家写日记吧。之二是评论,这最重要,最有价值。如果说点击率只是“围观”,评论就是互动。博主讲座数百次,有时听众黑压压一片,也有“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结束后人群一哄而散,留下孤寂的我。没有提问的讲座是失败的讲座。有时听众三五十,之后互动热烈,余音绕梁。是广度重要,还是深度更有价值?没有必要的广度就谈不上深度,广度是深度的基础,深度是广度追求的目标。之三是加好友。好友,自然多多益善,可以认为是较高层次和具有持续性的点击率。

必须承认,在这座个人与网友之间的桥梁上,科学网具有最大的权重。所有经由此处的博文,何者可以通过,何者走阳关大道,何者进入辅路匝道,何者打入冷宫自生自灭,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个人与网友的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与科学网的关系。作为科学“网”,面对众多博主,每时每刻蜂拥而来的博文,还有更多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网友,自然要有一视同仁的尺度;作为“科学”网,自然要有自己的特色。

这就引出了写博客的第三点反思:认识自己。是适应科学网的特色与尺度改变自己,还是走自己的路?以及,写博客,究竟在生活中占有多大份额?

2009年1月开博,当时主要关注科学技术哲学学科,虽行文偏哲学,毕竟与科学网的特色较为吻合。2012年退休,没有了学科的压力和束缚,以及越来越感到,当代中国在科学技术上等等诸多问题都没法在科学技术圈子内部得到解决,很大阈于这一领域的讨论在相当程度上停留在原地绕圈(什么是科学网的时间维?在科学网上迅速变老再谈科学网的时间维,建议围绕若干专题深入讨论 个人的时间与群体的时间——再论科学网的时间维 );因而日渐从更大视野考虑问题。视角变化,加之一以贯之的思辨风格,抽象的行文,本来因偏科技而被科学网和网友容忍,而今便难以卒读。变与不变,都与科学网的尺度、特色渐行渐远。博客,也就是博客吧。博主还将在与时俱进中走自己的路。

感谢科学网,让我有上述之反思。

 

这大概就是七年之痒吧。



博客感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930009.html

上一篇:从WTO到TPP(提纲)
下一篇:沉痛哀悼曾国屏教授
收藏 IP: 117.88.121.*| 热度|

81 孟津 喻海良 姬扬 展婷变 陆泽橼 戴德昌 陈南晖 谢平 武夷山 彭真明 余昕 曾泳春 李学宽 汤茂林 黄永义 姚俊强 朱晓刚 蒋永华 张学文 王善勇 朱豫才 李颖业 梁进 汪晓军 胡业生 杨连新 李建国 田云川 周健 黄顺谋 刘艳红 洪海云 赵美娣 陈楷翰 刘立 吴宝俊 逄焕东 徐明昆 王鸣远 林中祥 刘拴宝 刘锋 苗元华 王永安 蔡小宁 曹敏 李明阳 王启云 韦玉程 王涛 周可真 张鹏举 周士贵 吕喆 王春艳 韩枫 李竞 陆俊茜 李泳 鲍海飞 李侠 水迎波 王琳 侯成亚 陈福佑 伍光良 马雷 褚昭明 李土荣 信忠保 icgwang shenlu biofans peosim yangb919 taoshl yzqts qzw aliala ndgeo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