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数字化时代的非数字化生存

已有 3218 次阅读 2013-5-21 09:45 |个人分类:人生感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生存, 数字化, 第一时间, 零距离

吕乃基

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为人所熟知,与此相关的还有“知识社会”。知识成为当下社会的“中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数字是知识高度抽象的极端形式。(请参阅博主关于知识的系列博文:研究知识论的可能途径-知识论之三编码知识、隐性知识和中国-知识论之二走进世界3-知识论之一等)。数理化之类编码知识可以共享,机器都会。因而对于个人而言,可贵的是属于自己的隐性知识或意会知识,特别是其中主观的部分。这部分知识不可编码,更不可能“数字化”。其价值在于赋予编码知识意义,对编码知识进行选择、组合,以及创造。

知识越是丰富,越是易于得到和共享,主观的意会知识也就越发重要。对于“数字”更是如此。在所谓“大数据时代”,能否发掘其中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共享,成为个人、公司、机构,乃至国家之高下的主战场。

一句话,在数字化时代必须学会非数字化生存,面对海量枯燥乏味如潮水般涌来的数字,必须有“狐狸般”的生存方式。

 

可以从各个方面理解“非数字化生存”,譬如说,“第二时间和有距离”。

博主曾写过“第一时间和零距离”,探究其中特别的奥妙之处。实际上当下的一般生活越来越趋于第一时间和零距离。博客的写作已经比论文快了许多,微信、微博更快;现场拍照和视频直接上传,当真是第一时间和零距离。甚至还指望“负时间”,那就是“穿越”。显然,相对于第一时间和零距离,第二时间和有距离,意味着主体与对象之间在时空上的隔离,也就是主体相对于客体的独立。

生物学告诉我们,所有的生命都有边界,以既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经由边界新陈代谢。生物学还告诉我们,生物的进化,除了变异和选择外,还需要——隔离。

第二时间和有距离意味着边界,意味着隔离;前者在于生存,后者在于进化。

数字化时代需要非数字化生存,非数字化生存需要第二时间和有距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691985.html

上一篇:随便
下一篇:观点的另一半
收藏 IP: 58.212.126.*| 热度|

8 刘洋 吕喆 陈小润 陈安 赵美娣 武夷山 刘钢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