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反思“最高境界” 精选

已有 7203 次阅读 2012-9-23 08:52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讲座, 最高境界, 出题

吕乃基

日前上载了 出题的最高境界 讲座的最高境界 回过头来再看,感觉还得再说几句。

先说讲座。第一重要的是内容。就博主讲座在大多数情况下所涉及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而言,一方面需与大的语境相一致,另一方面又要有自己的观点。没有独到之处的讲座是不足取的。有些讲座感性十足,甚至从头骂到尾,讲座者和听众当时都很过瘾,过后想想没什么东西留下来。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而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有深度,看到他人没有看到的东西。然而观点必须有坚实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作为基础。正如有听众说,吕老师是以理科方式讲文科内容。听众细细想来,那些论据都是历历在目,甚至亲身经历,只是以前没有这样想。一旦点明,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这大概是听讲座的最高境界吧。

讲座者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应该同样是听讲座者所感受的最高境界。

并列第一重要的是,讲座者和听众之间的高度匹配。内容可深可浅,讲座的方式同样可详可简。必须对听众有充分的了解。博主有这样的经历,同样的题目,在一本大学讲效果不错,拿到二本大学,在效果上会有很大差异。在东部和西部对同样层次的听众讲同一题目,效果上也会有落差。所以先要匹配,然后渐次提升听众的水平。一旦听众的水平得到提升,讲座的境界也就随之提升。

只有提升听众的境界,才会达致讲座的最高境界。

社会的氛围同样与讲座是否成功息息相关。从大的讲,纯科技的讲座问题不大,像博主这样涉及社会的讲座,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后的思想解放就没有可能。从小的讲,每次讲座,听众间是否熟悉,是否有领导在座,等等,都会影响效果,特别是最后的提问。须知,国人本不愿抛头露面,尤其是涉及社会的敏感话题,以及现场有熟人甚至领导,更是三缄其口。这一点和娱乐界恰成全面对比,后者是想方设法出位博眼球。不知二者之间是否呈反比关系。在这一点同样可见东西部的差异。

讲座的最高境界,有赖于社会的宽松。

 

出题的最高境界同样有待反思。

第一,出题者拥有充分的权威,可以独立以及自由命题和改卷。集体备课集体改卷免谈。

第二,答题者没有思想包袱,可以自由答题。

正是这两项“自由”,赋予双方更大的责任:出题者需摒弃任何内容上的好恶,纯粹从答题的内容评分;答题者需认真回忆全部课程,发现问题,以及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能随意为之。出题的最高境界,需要最大的自由和最大的担当。

第三,双方之间的充分信任,其中主要是答题者对出题者的信任。博主在改卷中发现,学生多有溢美之辞,在提出自己的见解后还要加上一句,不成熟的想法,请老师指正,或不必介意,云云。从中折射出答题者对自主答题的某种担忧。

于是,出题的最高境界,并不仅仅是出题这一环节,而是依赖于整个课程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在互动中所建立起来的信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615962.html

上一篇:国之初,性本恶
下一篇:男性理性女性感性?!
收藏 IP: 117.89.46.*| 热度|

32 迟菲 唐常杰 丛远新 李学宽 赵美娣 庄世宇 李土荣 吕喆 武夷山 李宇斌 曾新林 卫军英 刘广明 徐耀 闵应骅 曹聪 罗汉江 胡业生 戴德昌 王涛 张骥 杨秀海 陈杰 鲍海飞 刘立 陈小润 梁进 李泳 曹裕波 王号 dchlin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