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日前参加了单位本学期第二次招聘,由4位博士生试讲。上一次招聘(招聘=课堂?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8862)的试讲在众多提问中进行,这次则以试讲为主。
试讲,大概是高校招聘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
作为一名招聘人员,以及作为一名听众,博主想谈谈自己的感受。两个问题:应聘者讲什么,以及对谁讲。
讲什么?博士生,才高八斗。可讲的内容可以海选。此处提供几个选择的标准:新意、基础,以及把握。
新意。博士生在应聘之时一般在论文完成前后,“新意”两字想必萦绕于心。博士论文如此,试讲亦然。新意未必提出全新的观念,也可以是归结、梳理一些重大问题,或者综述之类。避免讲耳熟能详而又了无新意的内容。
基础。博士生可能会在某一领域做的很专很新,可能只有在很小的领域内才会有知音。招聘者可能未必明白这样的新意,或者感到与他们的知识生态不一致。因而在一般情况下,讲学科的基础部分,讲对基础部分的理解。由此既表明你对本学科有扎实全面的理解和功底,因而有广泛的适用面,又显示自己独到的见解,因而可能较快出成果(这对单位的“争先进位”十分重要!)。
把握。新意也好,基础也好,应聘者必须烂熟于心,要经得起追问。在通常的答辩会上,一般一个,至多两个回合,因导师或种种关系,委员便放你一马,但在招聘会上就不一样了。若是准备不充分,没有底气,几个回合败下阵来,露了马脚,应聘也就成了泡影。
“讲什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谁讲。招聘者手上或许会有一张记录用纸,类似于在听一门本科生、硕士生或博士生的课。那么,应聘者是把听众当成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还是专
要是有那所大学,能够为自己的博士生外出应聘试讲前,在本校内先试讲,我向往这样的大学……
要是有那所大学,在招聘的试讲时,安排本科生参加并打分,我向往这样的大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9 0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