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后现代猪”——教学拾零之一

已有 4420 次阅读 2009-5-24 16:21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后现代

“后现代”是眼下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遍及各个领域。然而一来自己并不清楚,“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二来难以以现代严格客观的概念和逻辑来解释后现代的种种属性。于是,隐喻便在这里发挥作用。其一,让尚且生活在现代之中的众人理解后现代,也就是架起由现代到后现代的桥梁;其二,让生活在,或自己感到生活在后现代的各色人等彼此得以沟通。“猪”,就是一个很好的隐喻。

“猪”的故事并非笔者首创,源于一位在大陆经营的台湾商人,但将其用于后现代,并命名为“后现代猪”,是笔者首创。

小伙喜欢飙车。假日里驾车上山,经过一个个弯道,飕飕向前,感觉真是不要太好哦。这次,刚转过一个弯,迎面一位漂亮的MM驾着一辆敞篷跑车,由山上摇摇晃晃就撞了过来。小伙子赶紧靠在一边避让。谁知在两车插肩而过的瞬间,那姑娘竟探出头来,大声对小伙子说:“猪!”眼看就要吃亏。好在小伙子反应极快:“母猪”!也不知有没有听见,MM已驾车绝尘而去。小伙子出了口气,继续前行。哪料到刚刚开出去没几步,砰!撞着了一只猪。

“有谁知道这里面的前因后果,把其中的故事讲全?”我在课堂上这样问。随着学生们的七嘴八舌,慢慢的谜底就浮出水面。

MM是不是不会开车?完全不是。在下坡时突然从路旁闯出一只猪。姑娘猝不及防而致使驾车摇摇晃晃,在躲过了猪后,感到有责任告知对面来者。在会车的一霎那,如何用最简洁的语言浓缩所有的信息?猪!

这就是语境。MM和小伙子的语境不同,对“猪”的理解全然不同。前者所遭遇的猪是在特定的语境之中,而后者的理解则是在一般意义上。其实,很多争执都源于语境不同,家庭、同事、上下级、朋友,等等。一旦语境解释清楚,争执也就迎刃而解。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的将心比心就具有后现代的意义和普世价值。

在尚未弄清事情之前怎么办?先不争执,持后现代宽容的态度。

以后要是有人冲着你说“猪”怎么办?你站起来,然后看看那只猪在何方……。那位台湾商人如是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233879.html

上一篇:武谷三男的“三阶段论”和马克思的“两条道路”
下一篇:由IT的特点谈对博士生教育的启示
收藏 IP: .*| 热度|

7 李宇斌 武夷山 李小文 梁进 曹聪 伍光良 mqh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9: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